据彭博社报道,在过去20年里,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中的份额一直在稳步下降,因为各国央行纷纷转向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传统货币,以实现其持有的货币更加多样化。
储备管理机构已从两个方向撤出美元,其中四分之一的资金投向人民币,四分之三进入传统上作为储备资产作用有限的小国货币。
这些研究结果载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一份新文件中,题为《美元主导地位的隐性侵蚀:积极多元化和非传统储备货币的崛起》。
它是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塞尔坎·阿斯拉纳尔普(Serkan Arslanalp)、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巴里·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以及同样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奇玛·辛普森·贝尔(Chima Simpson-Bell)共同撰写的。
这几位作者写道:“因此,对过去20年国际储备体系演变的描述是:逐渐远离美元,人民币的作用近来仍有小幅上升,市场流动性、相对回报和储备管理的变化增强了非传统储备货币的吸引力。”他们还称,“这些观察结果为国际体系今后可能的演变提供了暗示。”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文件,虽然中国的货币在国际地位上获得了一些提升,但包括澳元、加拿大元、新加坡元、韩元和瑞典克朗等货币也出现了明显的转向。
这份文件提到:“这种转变具有广泛的基础:我们发现有46个积极的多元化投机构已经将他们的投资组合,向这个方向转变,这样他们现在至少有5%的外汇储备是非传统货币。”
研究结果出炉之际,全球因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而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引发了新一轮辩论,关于美元在全球金融和贸易中的主导地位,以及这场冲突是否会加速对人民币等竞争货币的使用。
尽管如此,随着政府对资金进出实施严格控制,人民币一直难以在全球交易中获得市场份额。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人民币仍在全球交易中使用最广泛的货币中排名第五,与去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