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受俄乌冲突影响,欧洲炼油商正缩减从俄购油规模,寻求欧洲本地石油供应

据彭博社报道,在俄乌冲突之后,欧洲的炼油商越来越多地转向自己的“后院”寻求石油供应。

Photo by Zbynek Burival on Unsplash

本月以来,挪威蒙斯塔德码头逾一半的原油(大多是名为Johan Sverdrup的原油)已被运往波兰、立陶宛和芬兰,这三个国家通常是俄罗斯石油的固定买家。自该级别石油于2019年投产以来,运往这三个国家的油量首次达到最高水平。

Johan Sverdrup和另一个名为Forties的北海油品在中国和韩国炼油商中很受欢迎。它们的硫和密度质量也恰好与俄罗斯的旗舰等级Urals的质量相对接近。这使得它们受到欧洲炼油商的垂青,以试图避免从俄罗斯购买石油。

俄乌冲突也促使石油市场进入了所谓的超级倒挂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交易商愿意支付非常大的溢价来确保即时供应,而不是等待。

这种结构意味着,在晚些时候锁定一笔交易将意味着锁定更低的价格。由于向亚洲交货需要60天以上的时间,这种交易已经变得越来越少见。

交易商用来对冲实物货物的衍生品显示了当地需求的增加。根据PVM石油协会的数据,布伦特原油差价合约的远期曲线也在不断向下倾斜。

根据彭博社汇编的数据,到目前为止,本月只有一艘超级油轮运载200万桶Forties原油运往亚洲,而去年每月平均运载约1400万桶北海原油。

大多数欧洲炼油厂已经缩减了从俄罗斯购买原油的规模,因为他们担心声誉受损,或最终受到制裁的影响。

Forties和Johan Sverdrup是北海产量最高的两种原油,被认为是Urals的合适替代品。

PKN Orlen在立陶宛的炼油厂,以前从未购买过Johan Sverdrup,但这个月他们购入了三批货。流向芬兰的北海级原油也上升到了两年多来的最高值。

据交易商称,尽管购买兴趣浓厚,但周围可供出售的报价并不多。

交易员们说,石油巨头们,尤其是那些在北海拥有上游资产的巨头们,正在将他们的大部分油桶运回自己的系统,而不是像平时那样将它们提供给其他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