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中国地产开发商甩卖伦敦项目“救火”

据彭博社2月15日报道,在伦敦的皇家艾伯特码头,近二十多座金丝雀码头上未完工的建筑空空荡荡,被债权人接管,相关业务进展也已中断。

King of Hearts, CC BY-SA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往西约10英里处是广州富力地产在九榆树区的旗舰地产项目,一些建筑工人已因为欠薪而罢工。而在伦敦市中心的帕特诺斯特广场,因陷入财务困境,中国开发商世茂集团背后的大亨正在进行谈判,出售一处曾租给高盛集团的写字楼。

上述迹象表明,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债务风波,正在海外掀起波澜。国内的危机,加上中英两国关系的僵局、资本管制的引入和英国脱欧的后遗症,曾经从中国流向伦敦的资本洪流几乎断流。

上周,彭博行业研究房地产行业资深分析师Patrick Wong在报告中写道:“负债累累的中国民营开发商面临的流动性紧缩风险越来越大,购房者和债券持有人的信心受到打击,引发对金融风险全面扩散的担忧情绪。”

根据Real Capital Analytics汇编的数据,过去五年,中国大陆投资者对英国房地产行业的投资折损了近88%。数据显示,开发用地交易的降幅更为明显,从2017年7.31亿欧元的峰值降至去年的仅1130万欧元。

这一局势的急剧逆转在伦敦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和萧条周期中司空见惯,见证了国际资本连续不断的涌入和退出。全球金融危机戳破了爱尔兰在伦敦的债务投资泡沫,而来自的日本投资者在二十年前就曾损失惨重。

2012-2016年期间,随着时任首相大卫·卡梅伦和时任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领导的保守党政府大力招商引资,中国投资者大举涌入英国。在伦敦皇家阿尔伯特码头的ABP(总部基地)项目中,伦敦市政厅将35英亩的空置土地卖给一向低调的开发商徐卫平,计划将其打造成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这笔交易涉及的不仅仅是一大堆砖头和砂浆,还引入了数十家新兴的中国公司,创造了数千个就业岗位,并巩固了中英关系。近七年后,却只留下一大片空荡荡的建筑和一座百废待兴的城市。市政府还威胁道,如果债权人拿不出继续推进的方案,就会收回土地。

除ABP外,越来越多的中国开发商也被列入名单,其伦敦业务都出现了问题。大连万达集团被迫在2018年出售其所有伦敦项目,包括“伦敦ONE”(One Nine Elms)地产项目,旨在降低负债,并将海外投资集中到对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资产上。

根据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的数据,作为接手大连万达伦敦项目的买家,富力地产1月份的销售收入下滑了42%。而世茂集团1月份的销售收入同比下降了63%,其董事长也正在出售帕特诺斯特广场的物业。

据上周现场的一名工人称,由于富力对工地主要承包商Multiplex的付款出现延期,“伦敦ONE”项目的部分工人已被通知回家,现场目前只有主管人员。

大连万达来到伦敦时,包括现已倒闭的海航集团等中国企业集团正在全球大举收购资产。海航集团负债累累,入不敷出,被迫大幅折价出售房产,其中就包括汤森路透位于金丝雀码头的前英国总部大楼。

绿地控股也撤走了部分投资。这家中国开发商于2014年收购了位于伦敦旺兹沃思区的啤酒厂,建造了338套公寓和70000平方英尺的商场。

一位发言人通过电子邮件证实,2021年,绿地决定中止项目开发,目前已将第二和第三阶段的建设权出售给英国上市开发商Berkeley Group 旗下子公司。

虽然中国房地产行业危机的影响主要还是限于开发商,但给投资者带来的压力,也传导至伦敦的房地产投资市场。

知情人士称,世茂的董事长许荣茂正在谈判,将伦敦帕特诺斯特广场的一处办公楼卖给高盛。React News此前对相关谈判做了报道。

万科集团和复星国际也都在出售伦敦的办公物业资产。

高力国际驻伦敦的国际资本市场负责人安德鲁·托马斯在接受采访时称:“这与几十年前日本投资者所面临的处境没什么不同。他们最终被迫卖出持有的海外房产项目,以保住其国内市场。”

(今日汇率参考:1欧元=7.18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