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法国总统跑断腿,德国却与美国貌合神离,只因俄罗斯有这张“底牌”

近日,本来就紧张的俄乌局势似乎变得更加严峻了。据报道,俄罗斯已经将全国兵力的70%都派往乌克兰边境,并且已经集结30000大军前往乌克兰北部的白罗斯展开军事演习。另外,俄罗斯还出动了6艘舰艇前往黑海进行演习。

同时,美国派出的支援部队陆续到达欧洲。其中,第82空降师的1700名官兵已经从驻北卡罗来纳州的布拉格堡出发,于2月5日抵达波兰。另外,之前驻扎在德国维尔塞克镇的大约1000名左右的美军已经在2月8日抵达罗马尼亚,准备随时应对突发的事件。

而根据美国国防部公布的消息,北约于1月下旬开始在地中海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英国《海军新闻》透露,美国“杜鲁门”号航母、意大利“加富尔”号航母、法国“戴高乐”号航母均参与了本次演习。

但在军事演习之外,美国在欧洲的盟友们最近动作频繁,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朔尔茨都在俄乌局势方面有所斩获,甚至有的盟友还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在俄乌军事冲突风险愈演愈烈的当下,这些欧洲的盟友们似乎和美国并不是铁板一块。

法国总统马克龙动作频繁

法国总统马克龙最近连续奋斗在外交领域的第一线,连续出访俄罗斯与乌克兰试图缓和局势,在外交领域收获的评价有盖过拜登政府的势头。在2月初,马克龙出访莫斯科,和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了一场超过5个小时的对话。

Kremlin.ru, CC BY 4.0 , via Wikimedia Commons

马克龙称虽然俄罗斯与法国并没有达成任何协议或公报,但是普京在乌克兰问题上对他做出了个人保证。普京告诉他,俄罗斯并不会入侵乌克兰,不会让事件升级。不过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否认了这一说法,他表示:“在目前这个状况下,俄罗斯与法国不会达成任何协议。”

另外,马克龙还透露,俄罗斯在白罗斯集结的军队将会在演习结束之后撤离。俄方不会在白罗斯留下“永久性的军事基地”或者“部署”。这一点得到了佩斯科夫承认。

在结束对俄罗斯访问的第二天,马克龙就赶往基辅,这让他成为了24年来首个前往乌克兰访问的法国总统。

根据乌克兰外交部长德米特罗·库列巴描述,虽然马克龙并没有为乌克兰带来许多提案或要求,对话期间双方也没有提到乌克兰加盟北约等敏感性话题,但马克龙的这次访问很受乌克兰的认可。

乌克兰方面认为,他们和马克龙的对话是“实质性的、非常有成效的”。

在结束和马克龙的对话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他欢迎普京提出关于缓和局势的具体措施。不过他还补充说,他“并不相信那些泛泛而谈的话”。

马克龙本人则表现出了足够的耐心,他说:“我们不要太天真了。从这次俄乌危机开始以来,法国方面就不愿意夸大其词。同时,我不相信这场危机可以在几个小时内,通过讨论就得到解决。”

Jacques Paquier, CC BY 2.0 , via Wikimedia Commons

显然,马克龙的访问更看重交换观点推进对话,从不断的沟通当中慢慢试图找到缓和局势的具体办法,努力让大家从剑拔弩张的状态下坐回谈判桌上。这其中既有维护欧洲国家安全的考量,或许也有为今年即将到来的大选拉票做准备的目的。他也确实找到了一个方向。

马克龙称,在两次访问中,俄罗斯与乌克兰双方都认同2014年达成的《明斯克协议》中的原则。马克龙认为这份协议是解决两国冲突的一条途径。

在结束对乌克兰的访问后,马克龙又火速飞往柏林与波兰总统安杰伊·杜达以及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进行了会面,通报了相关情况。朔尔茨称,他们的立场是一致的,都希望能“阻止欧洲发生战争”。

法国针对俄乌局势一直进行着外交渠道的努力,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对话。比如在1月底,有关各方齐聚法国巴黎,恢复了俄罗斯、乌克兰、法国和德国之间的“诺曼底模式”四国峰会。会议为化解俄乌冲突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下一轮会谈将在柏林举行。

马克龙和法国在俄乌局势中的优秀表现让不少人对美国的拜登政府提出了质疑,认为拜登总统被马克龙比了下去。前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妮基·黑利更是直接称拜登为“史上最软弱的美国总统”,表示正是因为拜登的软弱才会让俄罗斯等国家对美国一直保持强硬的态度。

不过在出访俄乌两国之前,马克龙和美国总统拜登进行过长达40分钟的对话。双方就俄乌局势展开了相关的讨论,并且强调了对乌克兰领土主权与国土完整的支持。而在结束对俄乌两国的访问后,马克龙在周三(2月9日)再次与拜登就相关问题展开了对话。

德国和美国并不齐心

法国作为美国的盟友,在俄乌问题上保持独立性的同时,还算积极和拜登政府保持联系。但德国总理朔尔茨则直接在新闻发布会上和拜登做出了不同的反应。

2月初,德国总理朔尔茨和美国总统拜登进行了会谈,他表示会和美国“步调一致”。但在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朔尔茨没有对与俄罗斯密切相关的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做出表态。他只是声称,“我们肯定是团结的”。

The White House,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据报道,美国过去几周一直在做德国的工作,希望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朔尔茨政府可以全面中止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

在双方会面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拜登表示只要俄罗斯敢入侵乌克兰,那北溪2号项目就会被清理掉。但朔尔茨在发布会上压根就没有提到这个项目。朔尔茨只是表示,他们做好准备和美国一起行动。当被问到会不会拆除管道时,他用“团结”搪塞了过去。

在北溪2号管道开通前,美德就曾达成过协议,称北溪2号项目不应被当作针对乌克兰的武器,否则会对俄罗斯进行制裁。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强调,北溪项目不能作为过境乌克兰的天然气管道的替代品。当时这一协议遭到了波兰和乌克兰的强烈谴责,因为北溪2号绕过了波兰与乌克兰,从波罗的海直达德国。

其实,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目前并未投入使用。在2021年9月10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俄气公司”)才宣布这个项目完工。而在2021年的11月,该项目就被德国能源部门以运营资质不合法为由暂停使用了。

德国对一条荒废的管道,为什么如此忌惮呢?

作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德国不仅需要天然气为居民供暖,更需要天然气作为维持工厂运转的能源。此前,德国一直保持着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俄罗斯通往欧洲的几条主要天然气管道都是以德国为目的地,比如北溪1号和亚马尔-欧洲天然气管道。

据NPR报道,德国在2020年使用的天然气,有65.2%都是从俄罗斯进口的,在所有欧盟国家当中排第六。

巨大的利益让德国成为了北溪2号和俄罗斯天然气的支持者,并为此不惜花大价钱。在美国与德国2021年7月达成关于北溪2号协议的时候,双方表示会分期为乌克兰提供10亿美元的资金来帮助其实现能源资源的多样化,德国会提供首期的1.75亿美元。

Photo by Max Bender on Unsplash

德国还向乌克兰保证,如果因为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绕道波罗的海,导致乌克兰出现额外的天然气运输费用,那么德国将会为乌克兰负担这笔钱一直到2024年。德国表示,这项条款可以再延长10年。

为了北溪2号管道,德国甚至多次不惜与美国发生分歧。比如2019年,美国通过法案对仍在建设中的北溪2号管道实施制裁。当时德国政府就公开指责美国干预欧洲的能源政策。

那时还在担任财政部长的朔尔茨对该制裁提出了严厉指责,他表示美国对北溪2号项目的制裁是“对德国乃至欧洲内政的严重干预”。由此可见北溪2号项目对德国的重要性。

但美国对北溪2号的制裁却是乌克兰所希望的。因为在北溪2号管道建成前,俄罗斯出口到欧洲的天然气,有40%是从乌克兰过境的。对于乌克兰而言,通往欧洲的天然气管道,既是他们获取利益的渠道,也是对俄罗斯进行反制的手段之一。而德国试图从俄罗斯直接进口天然气,对乌克兰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

作为天然气管道问题的核心三国,德国、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对话十分关键。而朔尔茨总理将在2月14日和15日先后前往基辅和莫斯科进行访问。

身怀利器的俄罗斯让欧洲投鼠忌器

美联社称,在俄乌危机正在发酵的同时,俄气公司早就悄无声息地降低了这个冬天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虽然欧洲方面指责俄罗斯今年提供的天然气比往年少,但俄罗斯表示他们确实是按照此前签订的合同为欧洲提供天然气的。

俄气公司出口部长布尔米斯特罗娃称:“我们既不希望天然气的价格过低,也不希望它太高。我们希望看到一个比较稳定,而且可以预测的市场。”

而对这些指责,普京总统的回应更理直气壮,他表示如今的天然气价格危机全部是欧洲自己的应对不足。他还认为,德国才应该被批评,因为德国并没有解决好国内市场的问题,而是忙着当“二道贩子”,把天然气转卖给波兰和乌克兰。

Kremlin.ru, CC BY 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有分析师指出,俄罗斯就是希望让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得到最后的批准。俄罗斯称,北溪2号管道里早就充满了天然气,只要欧洲重新批准这个项目,他们就能立刻获得新的天然气供应,从而解决危机。

据美联社报道,由于今年欧洲风电产能不足,所以欧盟在夏天就用部分天然气储备发电,这让本就储备不充分的天然气库存雪上加霜。而今年的冬天又比之前冷得多,除工业生产以外,家庭供暖的需求旺盛,于是欧洲就遭遇了天然气危机,价格居高不下。

欧洲目前的天然气价格已经从2021年年初的每兆瓦时19欧元涨到了80欧元。在2020年,天然气价格则是每兆瓦时4欧元。而俄气公司在2021年的确实大赚了一笔,公司表示净利润有望超过2万亿卢布,创造新的历史。

长期来看,往风电等清洁能源的转型还需时间,天然气还会继续在能源供应上占据重要地位。只是,欧洲目前非常依赖进口天然气,而俄罗斯则提供了欧盟国家总进口量的近40%。像捷克、拉脱维亚等国家,甚至全部的天然气供应都依赖俄罗斯。

据BBC报道,俄罗斯在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中就曾对乌克兰使用过天然气断供这个办法,让乌克兰元气大伤。有分析师指出,现在是普京切断对欧洲天然气供应的绝佳机会。

NPR透露,俄罗斯现在坐拥6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俄气公司在2021年收获颇丰,这意味着俄罗斯有能力承受短期的损失。同时,欧洲天然气价格居高不下,短期内寻找可以替代天然气的资源几乎不可能。这个时候,俄罗斯切断天然气供给会让欧洲国家元气大伤。

美国能源专家丹尼尔·耶金表示,如果俄罗斯把能源供应当作应对俄乌局势的“杀手锏”,那么对欧洲和全球金融市场都会造成“破坏性”的影响。但他认为,这种行为会严重影响俄罗斯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形象。

不论俄罗斯是否会停止供气,欧洲都已经开始想办法了。欧盟能源执行委员卡德里·西姆森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如果我们能从挪威、阿塞拜疆、卡塔尔和美国获得更多的天然气,那么我们就能建立一套机制,应对理论上可能发生的俄罗斯断供天然气的情况。”

路透社2月7日报道,随着乌克兰危机的发酵,认识到能源问题的欧盟和美国表示会在天然气供应问题上展开合作。不过专家表示,从美国进口天然气并不能弥补俄罗斯断供的缺口。但至少欧洲还能和美国谈合作,而乌克兰的天然气能指望谁呢?

其实,即使德国和美国给了乌克兰资金补贴,最后这些补贴的资金还是会回到德国的口袋里。据路透社报道,乌克兰其实一直需要从通过匈牙利或波兰的管道进口欧洲储备的天然气,而这些欧洲储备的天然气的其实是从俄罗斯输送到德国的。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2月7日发文指出,欧盟的态度表明了他们不准备让乌克兰加入欧盟。她说,俄罗斯多次强调,西方国家从未把乌克兰的利益放在心上,他们给乌克兰扣上了一顶“即将被俄罗斯入侵”的帽子。

扎哈罗娃还调侃说:“乌克兰有这样的朋友,还需要敌人吗?”是的,这样的“朋友”不仅和俄罗斯合作,修了许多绕开乌克兰的天然气管道,而且还用俄罗斯的天然气赚乌克兰的钱。那么,俄罗斯又在为乌克兰做什么呢?

从今年2月开始,俄罗斯已经开始增加了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量。《莫斯科时报》称,俄罗斯这次并没有选择从白罗斯过境的亚马尔-欧洲管道或北溪1号管道增加供气量,反而选择了乌克兰管网。

乌克兰方面称,俄气公司在2月1号通过乌克兰的管网向欧洲输送了1.08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这是乌克兰输气管线一月日均输送量的两倍。虽然俄乌局势紧张,但是两国之间的天然气输送合同在2024年才到期。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期待普京拿出缓和局势的“具体措施”,这会是一个开端吗?

 

参考资料: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energy/eu-us-set-pledge-gas-cooperation-russian-tensions-rise-2022-02-07/  

https://www.cnbc.com/2022/02/09/energy-expert-dan-yergin-on-russia-ukraine-tensions-gas-prices.html 

https://www.cnn.com/2022/02/07/politics/biden-scholz-meeting-ukraine/index.html 

https://apnews.com/article/russia-ukraine-business-europe-russia-germany-82a7ebf6617dfc86b09f4d1b69209d5b 

https://www.reuters.com/markets/commodities/russian-gas-goes-east-via-yamal-europe-pipeline-fourth-day-2021-12-24/ 

https://www.npr.org/2022/02/09/1079338002/russia-ukraine-europe-gas-nordstream2-energy 

https://www.cnbc.com/2021/07/15/biden-merkel-agree-russia-cannot-use-nord-stream-pipeline-as-weapon.html 

https://www.gazprom.com/press/news/2021/september/article537303/ 

https://www.dw.com/en/germany-eu-decry-us-nord-stream-sanctions/a-51759319 

https://www.bbc.com/news/world-europe-29521564 

https://www.reuters.com/world/asia-pacific/exclusive-russia-china-agree-30-year-gas-deal-using-new-pipeline-source-202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