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用区块链做电商平台?这群人想用DAO革亚马逊的命

文|佐溪

刷单、封号、内卷……当围绕亚马逊的负面词汇越来越多的时候,一群亚马逊生态里的玩家,正在酝酿一场“革命”。

“不光是亚马逊,中心化的电商平台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都已存在很久,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PeopleMart.io的联合发起人Mathieu Yang对加美财经说。Mathieu曾是一家跨境电商物流配送方案公司的创始人,现在正全力转向PeopleMart的打造。

去年,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去中心化自治平台)在数字产品电商领域的兴起给了Mathieu和小伙伴以灵感:用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的平台,解决亚马逊作为一种中心化平台的顽疾。

Image by mohamed Hassan from Pixabay 

这其中就包括了“自我利益最大化”驱动下的商家“内卷”和不良购买行为,在尝试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他们的DAO还需面对安全性、治理和决策、传播力等更多考验。

Mathieu说:“这和任何创业一样,都是风险和机遇并存的。”

“初代”电商DAO

DAO并不新鲜。它是一种没有领导者控制的组织,在区块链上记录交易,以加密货币作为激励,并通过智能合约制定的规则来运行。DAO通常被描述为可以避免一些大公司或者等级集中的组织所自带的问题,是一种更为松散的组织。

但DAO仍是新生事物。一些较出名的例子是:用以竞标美国宪法副本并筹集了4000多万美元的ConstitutionDAO(后竞标失败)、目标是送普通人上太空并筹集了近800万美元的MoonDAO、用于购买雨林或者清理海洋等慈善事业的Next Earth DAO,以及背靠币安、被称为“DAO版Airbnb”的Dtravel,和安卓应用和游戏的交易平台DAO PlayMarket。

这些DAO于实体经济远未是成熟范本。PeopleMart的另一个发起人、亚马逊卖家Derek Liu对加美财经表示:“(它们)只能说是规模较大,可以聚集一些能量去做一件事,是一种理念上的成功。”

图源:PeopleMart.io

把DAO运用到实体电商领域也没有先例,而PeopleMart要做的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简单来说,PeopleMart上的所有买家、卖家和服务提供商都是这一DAO的参与者,通过交易,他们可以获得一种基于以太坊公链的加密货币——Mart币,这一代币的多少可以衡量参与者的参与度和贡献,而参与者可以凭此来参与平台治理。

这种代币可以视为传统公司的股份,但和公司不同的是,这一组织的治理服从社区所有参与者的决议,而非董事会。平台如果有盈利,就会交给社区,让社区的所有参与者来决定利润去向。

本质上,PeopleMart作为一个商业组织也需要各类资源,包括技术、传播、财务、法务、培训等人员,以及用以购买服务器、第三方解决方案(包括支付、物流等系统软件)的启动资金。

Mathieu告诉加美财经,目前PeopleMart的治理模型和经济模型都在起草阶段,目标在一个月之内上线正式的白皮书,并在JuiceBox开启募捐,向全网公开统一发行Mart币,参与者可以通过募捐以太币来获得Mart币。

这种类似于众筹方式的具体操作是,在限时捐赠的几天内,PeopleMart获得了多少以太币,就决定了Mart币的数量。这两者之间有一个比例,比如1个以太币对应100万个Mart币,类似于股票的发行价。Mart币对应以太币的价格会随着市场而变化,而PeopleMart永不增发Mart币。

Photo by Shubham Dhage on Unsplash

而在具体交易环节中,买家可以使用其他以太坊公链上的数字货币甚至法定货币,来购买PeopleMart上的商品,只不过平台的结算会使用Mart币,而且所有买家和卖家、参与方都会在交易后获得Mart币作为奖励。Mathieu表示,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Mart币也会去往中心化交易所,更便于平台上的买卖交易。

PeopleMart.io网站上线不到一周,就吸引了不少区块链爱好者和电商从业者。目前关注这一平台的人数在300-500人,日均的活跃参与者在50-100人,参与者包括了买家、卖家、服务提供商,也有律师、风险投资人和经济学家、研究人员,他们遍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等地。他们希望,今年能够正式推出这一电商平台。

“佣金”流向社区而非平台

和亚马逊类似的是,PeopleMart作为电商平台,撮合了买家和卖家,并从中抽取部分佣金。一般来说,亚马逊对平台每笔交易的抽佣比例是15%左右,而PeopleMart暂定在10%左右。(Mathieu强调,目前他们还未通过第一版的规则,所有数字和具体做法都需要社区投票通过。)

和亚马逊不同的是,这部分“平台服务费”并不属于运营团队,而是属于社区,收取的一半左右会以Mart币的形式直接返还给买家和卖家,而留给平台运营的“非常少”且会有详细的分配规则公布。

他补充说,这笔资金会留存在资金池中,用以平台新业务的开发或者是奖励基金,对于一些对平台有突出贡献的参与者予以Mart币的奖励。

他们也曾考虑过用这笔资金设立一个消费者赔付基金,当买家要求退货而卖家没有能力赔付的时候,平台从这笔基金中抽取一部分。不过,这种想法又发生了变化,他们认为,还是应该由卖家质押一部分资金在平台上,作为赔付用户的保险,而如果这部分保险金没有被使用,平台也会返还给卖家并加以利息。

对于这一点,亚马逊的做法是,对于买家支付给卖家的款项,会托管两周,在买家要求退货的时候,亚马逊可以替卖家先把这笔钱退了。

Derek强调,这一资金池的用途仍在商议阶段,并没有成型,而且随着项目的发展,也可以更改相关规定。

打破卖家“内卷”

对于一个亚马逊卖家来说,支付给亚马逊的费用主要有三笔:平台佣金抽成、广告费、仓储配送等FBA服务费(Fulfillment By Amazon)。

Derek告诉加美财经,这三笔费用中,根据产品类型的不同,平台的佣金比例不同,例如电子产品的佣金占销售额的15%;广告费对于新卖家较高,可以高达销售的30%,在一段时间调优并带来一定销量后,会占到销售额的10%左右;FBA占到销售额的8%,卖家可以选择是否使用这项服务。

Mathieu和Derek都认为,作为一个中心化平台,亚马逊无可避免地以自我利益最大化作为决策目标,其平台上的参与者也呈现着零和的博弈关系。“不做广告、不刷单,在亚马逊上就没流量、没生意”几乎成为了卖家的共识。

对于这部分广告费,Derek说道,如果把亚马逊比作一个商场,租金高的地方人流多,租金低的地方人流少,这是客观规律。“但这不意味着冷的地方就完全没有流量,因为即使商场再偏的地方,也应当有人从那里经过。可是现在的事实就是完全没流量。”

他认为,亚马逊的排名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有人为操作成份。“不打广告,光靠搜索商家的品牌和产品一般搜不出来,一旦打了广告就能搜出来。所以,不打广告就没有流量,没有流量就没有销量,没有销量就没有评价,没有评价就更卖不出去;而打了广告,还有源源不断的卖家进来跟你内卷。”

他补充说道,近年来,亚马逊的广告费在涨,购买转换率没有得到提升,卖家相应的ROI(投资回报率)就更低了。

Photo by Andrew Neel on Unsplash

“内卷”的形式有很多,一种是低价竞争。

Derek认为,卖家间的合理竞争并不是坏事,但过度的低价竞争会让卖家“只能去做一些灰色的东西”。

Mathieu说:“30块成本的东西,卖家在亚马逊上卖100,刨去各种费用后,最后可能就赚十多块钱,这时候还要考虑退货等其他成本,就所剩无几了。卖家怎么提高质量?为了活下去,肯定要在看不见的地方降低成本。”

Derek表示,在“成本压得很死”的时候,卖家很可能会降低标准,找流程不那么规范、体系不那么完整的小厂做生产,那么这种方式下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会有较多的质量问题。

Mathieu认为,在这样的机制下,消费者看似是得到了退货换方便、送货快等好处,但实际上他们的利益也被伤害了。“第一,消费者想找的东西找不到;第二, 消费者得到的产品本来应该更好。”

另一种“内卷”就是刷单。

这里既包括了买家通过各种方式给自己的商品撰写评价,也包括了一些卖家给竞争对手的恶意评价,甚至还有卖家之间通过乱点广告消耗对方的广告费,或者通过抢注爆款类目讹诈商家,“玩法很多”。

Derek说: “我们在亚马逊上卖了七、八个月的产品,没有刷单,只有100多个评价,而一些商家在一、两个月里就能有300、400的评价,实际销量并不比我们多。实际上用户的评价是很难拿的,算上那些没写文字、只是点星的买家,最多也就是3%-4%的评价比例。”

自从去年4月亚马逊对涉及刷单的卖家实行大规模封号以来,卖家刷单的情况少了很多。 Derek对加美财经表示:“封号以后几个群都安静了很多,产品评价数量明显下降了。你说亚马逊以前没能力管吗?它100%有能力管。”

图源:华尔街日报

作为一个只提供撮合交易的去中心化平台,PeopleMart不会自建类似于FBA的物流体系,也不打算上广告,靠自然搜索,排名机制参考评论、转换率等指标。他们认为,以评论为导向的机制不一定最好,因为很多时候,消费者只会评价那些用的不好的产品,用的好的并不会去评论。

Derek说:“具体的做法还在建立和摸索中,但我相信去掉广告的权重,搜索结果自然会正常很多。我们不希望商家之间再去内卷,而是转变为正常的在质量和服务上的竞争。”

Mathieu认为,亚马逊在一定程度上挑动了几方的互相博弈,产生了不必要的消耗,而且亚马逊既是交易规则的制定者,也是交易活动的参与者——目前,包括亚马逊自营品牌在内的线上服务板块占到亚马逊总营收的第一位,此前还有媒体报道,亚马逊利用平台数据模仿商家产品。“亚马逊的所有决策是自我利益最大化的。而我们是一个买家、卖家和所有其他服务商的集合体,自理自治,不是博弈关系。”

他补充道,代币的一致性会缩小买家、卖家和服务提供商之间利益诉求的差异。“大家都希望代币增值,所以他们希望制定更有利于促进交易的规则,而不是一方剥削另一方。”

规范不良买家

在亚马逊卖家日益“内卷”竞争的同时,一些买家的不良购买行为对卖家和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Derek说,他们就曾收到过石头、破布这样的“退货”,而这种恶意退货已经成了行业里常见的事情。

图源:CNBC

根据CNBC近期的一则视频报道,2021年,亚马逊上有7610亿美元的商品被退换,其中10%的退货是欺诈性的。卖家们表示,他们基本上扔掉了三分之一的退货。而处置(一般是焚烧)这些退货产生的二氧化碳,相当于330万美国人在一年产生的垃圾排放量。亚马逊在1月下旬表示,正在朝着零废弃的目标迈进,重新售卖、捐赠给慈善组织或者回收那些没有卖掉的产品。

在Derek眼中,这么多退货本不应该发生。“为什么会发生?第一,确实东西质量差,但商家就是愿意做,因为差的东西成本才低;第二,亚马逊在退货政策上过于随意,很多不该退的东西它就能退。”

比如,一些消费者由于不知道自己适合穿多大的鞋,就一下子买三双尺码不同的同一双鞋,拿回来之后留下一双合适的,退了另外两双;又比如,对于一些在短期内降了价的产品,亚马逊并不会给消费者退还差额(price match),而是让买家退货、重新再买新的产品。

对于卖家来说,一些小货值的商品,利润本来就较低,不足以覆盖处理成本;而大价值的商品,比如一些家具,需要花时间重新拼装才能知道能不能重新卖。如果装了一两个小时后才发现不能卖,那还不如直接扔掉。

图源:CNBC

PeopleMart将会制定针对买家不良行为的识别和惩罚机制,例如通过随机抽查,不停规范和教育买家行为。Derek说:“在控制评价这件事情上,我们有条件做得比亚马逊好,因为这个平台不是谁都能进来的,买家进来之后,我们会对其不良行为做一些限制。实际上亚马逊是讨好了买家,牺牲了卖家,很多bad player(坏玩家)才有机会。而我们会利用我们平台的特点去识别。”

与此同时,被系统误判的一些“不良买家”也可以“申冤”。具体做法上,PeopleMart会参照区块链技术的做法,随机抽选几个类似于评审员的参与者,由这些人共同做出决策,但这种申诉机制仍需细化。

实际上,针对不良行为的买家,亚马逊也会根据算法进行封号、列入黑名单,不过并没有申诉机制。Mathieu认为,任何一个系统都会有误判,可能有时候买家就是被冤枉的,所以在检查异常行为的时候,PeopleMart会倾向于谨慎处理,尽量不要误伤。

让买卖双方沟通更顺畅

一个广为消费者和商家诟病的问题是,亚马逊提供给买卖双方的沟通机制极其有限。

对于商家而言,他们希望能有机会对消费者的评价予以回应。对于消费者而言,同样需要完善和及时的售后服务,因为有的时候不只是商品质量问题,还有产品的使用方法等问题。

Mathieu说:“某些情况下,消费者只是不会使用产品而已,但是因为不方便联系卖家,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支持,这笔交易就转换成了一个差评。这对商家不公平,这种退货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消耗。”

作为一个亚马逊卖家,Derek表示,他们并不反对用户正常退货,而且愿意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我要维护声誉,愿意换货和维修处理,我也不希望用户没用一年东西就坏了,又没地方去处理。”但亚马逊采取的政策是,一个月内消费者可以随意退货,但如果一个月后东西坏了,消费者想找商家处理,就很难联系。

他解释道,商家并没有买家包括地址在内的任何信息,也没法主动联系到买家。“亚马逊的政策是,商家不能在线下联系买家,不能问买家的联系方式。”

Photo by Icons8 Team on Unsplash

Mathieu认为,亚马逊不愿意买卖双方有一个顺畅的沟通机制,是因为这对平台来说不是利益最大化的做法。“(亚马逊)希望垄断流量入口,因为如果消费者和商家直接联系,可能下一单就不走亚马逊了。”

PeopleMart会在保护双方隐私的情况下(如果买卖双方愿意给出自己的隐私信息,平台也不会反对),放开用户和商家的直接对话,给到双方更多选择,例如双方可以协商是直接补差价还是退货。

但他们并不担心用户在线下进行交易。Derek说:“用户是希望有平台的,平台有很大价值。”Mathie则说:“流量不是靠垄断来的,而是靠有价值的服务来的。

此外,PeopleMart会给卖家提供“脱敏”后的销售数据(敏感数据是指包括信用卡在内的买家个人隐私),包括趋向性的买家购买信息,让卖家知道哪些东西好卖。Mathieu说:“作为维护运营方,我们不会储存任何敏感信息,在平台上通过信用卡交易、购买Mart币等交易信息会直接提供给信用卡处理商,本地不能留存。”

挑战重重

PeopleMart要经历的第一个考验就是安全性。Mathieu说道,尽管它是基于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所有的合约经过反复安全审计和周密开发,但仍然无法保证极端安全性。一个案例就是五年前被盗的The DAO,有人偷走了这一组织中三分之一的资本,大约5000万美元。

其次就是治理机制和决策机制。“我们的DAO是否存在治理漏洞,被少数人利用,把它从去中心化变成中心化,变成一个为少数人谋利的平台,这也是一个可能的挑战,所以在治理模型上,我们需要非常谨慎。”Mathieu说。

实际上,PeopleMart的决策机制仍需要很大程度的细化。

Derek告诉加美财经,尽管他们原则上是按照代币数量来衡量投票权重,但也会限制大户,使其不得有超过4%的投票权。他们考虑,在平台运行的前三年实行AB票,运营团队拥有超额投票权,此后逐步缩小团队投票权,直到团队和社区普通成员的投票权一致,目标在第四年彻底停止这种做法。

对此,他解释道,一开始社区可能运行得不顺畅,造成效率低下等问题,这时候需要一个半中心化的做法来迅速推进,而运营团队对DAO是热爱的,更容易达成共识。

Derek说,DAO的治理没有一定之规,需要探索。一方面,他们担心“去中心化变成去精英”、“劣币驱逐良币”;另一方面,他们也不希望发起人成为中心,变成独裁或者垄断。但目前,关于这点都还没有特别好的机制保证。

去中心化人才交易网络Braintrust Network的联合创始人和加密货币投资者亚当·杰克逊也认为,DAO项目的运营也存在着信任问题。

Photo by Zac Durant on Unsplash

另一个难题就是推广。

Derek说:“我们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怎么把流量引到这个平台上——我知道你的东西便宜,但是我是怎么知道你的?”他表示,PeopleMart可能会通过一些“空投”的方法吸引一些数字货币爱好者,也就是说,先给这些初代消费者一些Mart币,吸引他们到平台上买东西。实际上,这种做法也是一种传统的引流手段,只不过是把引流的经费直接给到了用户。

他们认为,综合亚马逊接近1.5亿的美国Prime用户数,以及美国20%的持币群体,PeopleMart至少有3000万的用户市场。

同时,作为未知事物,PeopleMart也需要应对法律的空白和风险。对加密货币持友好态度的怀俄明州在去年7月通过了一项法律,允许人们在以太坊公链上的DAO创建有限责任公司,如果在DAO中出现冲突,怀俄明州的法官可以对纠纷进行裁决,但如果其中一方在怀俄明州以外,法律就不起作用。

Mathieu说:“尽管我认为我们的关系和组织形式是有号召力的,但不可否认传统巨头在流量和体量上的优势,我们的新体制是否能在这样的市场竞争中活下来,谁也无法判断未来。”

这究竟是不是一场大卫和歌利亚之间的战斗,仍然充满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