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对俄立场牵扯多方面因素,德国执政党内部陷入分裂

法新社1月30日报道,在战争阴云笼罩乌克兰之际,德国总理奥拉夫·肖尔茨正面临着上任以来的首次重大国际危机。德国,特别是总理自己所在的政党,对俄罗斯的矛盾立场受到广泛关注。

Photo by OSCE Parliamentary Assembly on Flickr

即便俄罗斯已在乌克兰边境集结近10万名兵力,德国社会民主党(肖尔茨所在政党)的领导层仍公开质疑,入侵的风险是否被刻意夸大。

同为社民党人的前总理格哈德·施罗德警告基辅不要“剑拔弩张”,并认为俄罗斯的军事集结,是对北约在波罗的海和波兰军事演习的回应。

执政党内部的矛盾立场正在打乱肖尔茨的对外政策部署,即柏林与盟国团结一致对抗俄罗斯的威胁,而且肖尔茨事实上也在强化德国的对俄强硬立场。

德国拒绝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支援,认为这是二战后的历史责任,此举加剧了人们的担忧。

德国《明镜周刊》对此表示:“目前德国外交政策的最大障碍,正是总理所在的社民党。”

《明镜周刊》还指出,中左翼的社民党中大部分成员仍然“对莫斯科抱有同情”。

社民党总书记凯文·库恩特最近警告称,不要为了拔除“自己的眼中钉”,而“把潜在的国际冲突说成是已经发生的”。

他指的是向欧洲输送俄罗斯天然气而修建的北溪2号管道。美国和许多欧盟成员国都警告称,这条管道将增加欧洲对俄罗斯的依赖度。

同为社民党人的国防部长克里斯蒂娜·兰布雷希特在1月初辩称,北溪2号管道不应卷入乌克兰冲突。

在受到美国和主要盟国施压后,肖尔茨表示俄罗斯果真入侵乌克兰,将考虑所有的制裁选项。兰布雷希特后来选择了退缩。

社民党对俄罗斯异常友好的态度,源自前总理维利·勃兰特设计的所谓“东方政策”。

东方政策旨在缓和与前苏联的国际关系,是对康拉德·阿登纳战略的突破。作为联邦德国的首任总理,阿登纳一直拒绝承认东德。

对许多德国人来说,“东方政策”被视为促成东西德和解并最终实现统一的关键战略。今天,它仍然刻在社民党人的DNA之中。

继任者对“东方政策”进行了部分调整,但即便是保守派基民盟党的安格拉·默克尔,也提倡通过对话和经济联系控制俄罗斯。

在默克尔执政的16年中,经济实用主义也占据了主导地位。尽管遭到西方盟友的反对,这位前总理依旧为北溪2号管道辩护,坚持认为这只是一个商业项目。

因此,德国的政治光谱中有不少所谓的“普京理解者”(Putinversteher),尽管理解程度不一。

本周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德国59%的受访者赞成肖尔茨政府的路线,拒绝武力支援乌克兰。只有20%的人反对。

面对普京的不断扩张,要求德国重新思考其对俄立场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党内陷入分裂的情况下,社民党将举行闭门会谈,以确定其对俄立场。

社民党的外交政策负责人迈克尔·罗斯也警告称,由于时代已经“彻底改变”,社民党需要制定新的政策方向。

同时,分析人士表示,绿党加入联合政府,可能推动德国对俄立场的转变。如果俄罗斯采取入侵,北溪2号管道也将被纳入制裁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