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世纪悬案凶手被平反,到底是谁杀了马尔科姆·X?

文丨Alan Z

11月18日,在检察官塞勒斯·万斯和律师们的努力下,纽约最高法院行政法官艾伦·比本撤销了一项定罪动议,针对的是曾被误判杀害著名民权领袖马尔科姆·X的穆罕默德·阿齐兹和哈利勒·伊斯拉姆,并对本案的“严重误判”表示遗憾。

这一日期距离两人被定罪的1965年,已经足足过去了半个世纪。在这期间,两人被迫含冤服刑了数十年,即使在获释后也不得不面临世人歧视的目光。检察官万斯在法庭上代表检察官办公室同样进行了道歉,表示:“我们永远无法恢复从这些人,还有从他们家人那里夺走的东西。”

作为传奇民权领袖,马尔科姆·X在美国历史中享有与马丁·路德·金几乎同等的地位。而阿齐兹与伊斯拉姆的冤案,不仅再度彰显美国司法判决中的种族不平等现象,也牵扯到了暗杀背后更为庞大的势力,包括纽约警察局,甚至是联邦调查局。

杀害马尔科姆·X的真凶,究竟是谁?

“X”是什么意思?

1925年5月,马尔科姆·利特尔出生于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马尔科姆出生在一个专注于非裔民权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世界黑人改善协会”驻当地的领导人,这也令马尔科姆从小就受到了黑人民族主义的熏陶。

然而,由于受到当地3K党的威胁,父亲不得不带领全家搬到了密歇根州,但在这里同样受到了白人种族主义团体的威胁。1929年,一个名叫“黑军团”的白人至上恐怖组织烧毁了马尔科姆的家,令马尔科姆从此与白人不共戴天。

“黑军团”成员照片。图源:wikicommon

马尔科姆从小学习成绩并不差。但在读初中时,当马尔科姆告诉自己的白人老师,他的志向是从事法律工作时,老师却向他泼冷水说道:“对于你这样的黑鬼来说,这不是一个现实的目标。”这导致马尔科姆愤怒地选择了辍学。

马尔科姆后来回忆道,他当时发现,即使自己多么有天赋,白人主导的世界都不会有黑人的容身之地。

此后,马尔科姆彻底走向了歪门邪道。在搬到纽约后,他加入了黑帮,从事毒品交易,赌博,敲诈勒索,抢劫和拉皮条。二战期间,马尔科姆通过假装精神失常逃过了兵役。此后,他在1946年因盗窃被捕,并在查尔斯顿州立监狱开始服刑。

1944年被逮捕时的照片。图源:Unknown authorUnknown author,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若是故事到这里就结束,那么马尔科姆后来的命运,大概会是出狱后继续偷抢拐骗,最后成为一个一事无成的混混。

然而,无聊的监狱生活令马尔科姆开始翻起书本阅读,却无意间让他爱上了读书。在监狱中,马尔科姆阅读了大量书籍,逐渐建立起了自己心中关于种族问题的意识与理念。

同时,在兄弟姐妹的信中,马尔科姆得知了一个全新的宗教运动——伊斯兰民族。这个组织由以利亚·穆罕默德领导,将传统伊斯兰教元素与黑人民族主义思想相结合,宣传黑人优越主义,认为美国非裔应当自力更生,并应该陆续返回非洲,摆脱美国和欧洲白人的统治。

在与领导人穆罕默德通信后,马尔科姆很快就成为了这个组织的成员,并开始使用马尔科姆·X这个名字。在自传中,马尔科姆提到自己的原姓氏“利特尔”只是某个奴隶主强加给自己祖先的姓氏,而“X”象征着他永远无法知道的,自己真正的非洲姓氏。

在民权运动中大展身手

在1952年获得假释后,马尔科姆迅速亲自拜访了穆罕默德,并在组织中担任了重要职位。在这段时间中,马尔科姆大力推广伊斯兰民族的教义,包括黑人是世界上的原始人种,白人是恶魔,还有白人种族的灭亡已经迫在眉睫。

与此同时,马尔科姆高达1米93的身高,英俊的外表和出色的口才,令他在为组织吸引新成员方面十分擅长。在50年代,每月都有数百名非裔美国人加入伊斯兰民族。到60年代初,组织从此前区区几百人的成员数,急剧膨胀到了数万名成员。

马尔科姆·X。图源:wikicommon

激进的马尔科姆尤其看不惯温和派非裔民权领袖。他大骂马丁·路德·金是“笨蛋”、“走狗”,还称自己“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黑人对在白人的雕像(即华盛顿特区的林肯纪念堂)前游行感到兴奋,总统(指林肯)已经死了一百年了,而且他活着的时候也不怎么喜欢我们”。

到了60年代后,马尔科姆甚至在国际社会也广为人知。1960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期间,他受邀参加了不少第三世界国家的官方活动,不仅会见了埃及总统纳赛尔,还与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进行了两小时交谈。卡斯特罗后来表示,他对马尔科姆印象十分深刻,还邀请他来古巴访问。

在1963年肯尼迪遇刺后,马尔科姆还激进地将肯尼迪遇刺事件称为:“小鸡回家栖息了,这种事从来不会让我难过”,意指肯尼迪之死是他“罪有应得”,这令他受到了一定的批评。

然而,随着马尔科姆的知名度不断提升,他与伊斯兰民族的矛盾开始逐渐浮出水面。穆罕默德开始对马尔科姆的知名度盖过自己感到不满,到处刁难马尔科姆,而马尔科姆同时也发现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民族的秘书发生了婚外情,并以此公开质问穆罕默德。这最终导致了他与穆罕默德的关系决裂。

1964年3月8日,马尔科姆公开宣布脱离伊斯兰民族,尽管他将仍然是一名伊斯兰教徒,但很快皈依了逊尼派。此后,他自己创立了“美国黑人统一组织”,以促进非裔社区的合作。同时,他还在参议院对民权法案辩论期间,在国会外与曾被他称为“笨蛋”的马丁·路德·金进行了会面,两人进行了友好交流。

与马丁·路德·金的短暂会面。图源:Marion S. Trikosko, U.S. News & World Report Magazine,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此后,马尔科姆开始四处访问,先后前往了埃及,法国和英国,受到了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1964年4月,马尔科姆实现了前往麦加朝圣的梦想。

马尔科姆后来提到,在看到所有肤色的伊斯兰教徒,不论蓝眼睛的金发女郎还是黑皮肤的非洲人都能平等互动后,他将伊斯兰教视为了克服种族问题的一种解决方式。这一时期,马尔科姆已经逐渐放弃了此前激进的黑白分离主张,不再提及黑人独立建国的思想,并开始呼吁非裔选民参加民主选举。

马尔科姆的死亡与遗产

然而,随着与伊斯兰民族决裂后,马尔科姆在1964年开始受到一连串的暗杀威胁。伊斯兰民族不断发表针对马尔科姆的激进言论,称“马尔科姆这样的伪君子应该被砍头”。1965年,马尔科姆告诉作家戈登·帕克斯,称伊斯兰民族正在积极试图杀死他。

1965年2月21日,马尔科姆在曼哈顿奥杜邦舞厅即将发表演讲时,突然有一名男子冲上了讲台前,用一把锯断了的霰弹枪向他的胸部开了一枪。随后,另外两名男子手持手枪上前,同样对着马尔科姆一通乱射。在身中21枪后,马尔科姆被送往医院,不久即被宣告死亡。

纽约为纪念马尔科姆而设立的“马尔科姆·X大道”。图源:Phillie Casablanca, CC BY 2.0, via Wikimedia Commons

马尔科姆死后,美国主流媒体对他普遍持有批评态度。《纽约时报》将马尔科姆描述为“一个非凡而扭曲的人”,指出马尔科姆“将许多本来宝贵的天赋转为邪恶的目的”,并“奇怪而可悲地浪费了自己的生命”。《时代》杂志更是直接称他为“无耻的煽动者”,并认为马尔科姆的“信条是暴力”。

不过在国际社会,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马尔科姆受到了普遍的同情和赞扬。在中国,《人民日报》刊登了对马尔科姆的悼文,将他称为“被美国统治集团和种族主义者杀害的烈士”。《人民日报》还写道,马尔科姆之死证明了“在与帝国主义压迫者打交道时,必须采取暴力手段来应付”。

同时,美国国内的大量著名民权领袖纷纷出席了马尔科姆的葬礼并向他表示致敬,其中不乏约翰·刘易斯、贝亚德·鲁斯汀、詹姆斯·福尔曼、詹姆斯·法默、杰西·格雷和安德鲁·杨等人。据统计,总共约有1.4万至3万人瞻仰了马尔科姆的遗体。

而虽然只见过匆匆一面,马丁·路德·金也在第一时间表达了自己的悲痛之情。在写给马尔科姆的遗孀贝蒂·沙巴兹的电报中,马丁·路德·金提到:“虽然我们在解决种族问题方面并不总是意见一致,但我对他一直抱有很深的感情。没人可以怀疑,马尔科姆非常关心我们种族面临的问题。”

三年后,马丁·路德·金同样遭人暗杀,血溅田纳西州的孟菲斯。

此后,马尔科姆·X在流行文化占有了重要地位。其事迹曾在1992年被改编成电影《黑潮》,由著名演员丹泽尔·华盛顿饰演,使他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未来的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还在电影中客串了一把。

《黑潮》电影海报

作为那个年代最受瞩目的民权运动家,马尔科姆以无所畏惧地面对警察暴力,而受到少数群体的广泛尊重。身为曾经的囚犯,马尔科姆对美国司法系统区别对待非裔提出了最无情的批评,他的激进主义也影响了几代人。

直到今天,在“黑人的命也是命”社会运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马尔科姆所秉承的理念。

暗杀的背后:是埃德加·胡佛杀了马尔科姆·X?

马尔科姆之死,成为了6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在他死后,穆罕默德在伊斯兰民族的“救世主日大会”上讽刺道:“马尔科姆·X得到了他宣扬的东西”。然而,穆罕默德否认了自己与谋杀有任何牵连:“我们不想杀死马尔科姆,也没有试图杀死他……我知道,无知和愚蠢会让他走向自己的结局。”

除了伊斯兰民族之外,纽约警察局,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都受到了民众的怀疑。人们发现,当时的演讲现场安保奇差无比,刺客不仅在当时得以轻松进入宴会厅作案,而且警察在案发后也没有保护好犯罪现场,甚至显得十分漫不经心。这都令不少人怀疑,政府可能以某种形式参与了暗杀行动。

埃德加·胡佛。图源:Unknown authorUnknown author,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马尔科姆的朋友厄尔·格兰特描述了当时奇怪的现象:“大约五分钟后,有十几名警察走入大厅,他们的行走速度就像是在公园里巡逻一样,似乎对发生的情况一点也不担心。更令我不敢相信的是,作为纽约市的警察,在进入一个刚刚发出十几声枪响的房间后,他们居然没一个人掏出自己的枪!说实在的,甚至还有人把手插在了口袋里。”

在各大机构中,嫌疑最大的自然是当时由传奇局长埃德加·胡佛掌握的FBI。在50年代至70年代期间,FBI曾秘密推出过“反谍计划”(COINTELPRO),皆在派遣人员监视、渗透及扰乱国内的民权组织,其中涉及到女权组织,美国共产党,黑豹党,反越战组织等多个团体,伊斯兰民族自然也未能幸免。

一些证据显示,FBI曾经积极参与了挑拨伊斯兰民族和马尔科姆之间关系的活动。《华盛顿邮报》披露,FBI早在50年代中期就已经在制定战略,以分离马尔科姆和穆罕默德。在1960年,FBI也首先散布了穆罕默德婚外情的流言,最终引发马尔科姆和穆罕默德的决裂。

同时,穆罕默德的助手约翰·阿里一直被怀疑是FBI的卧底线人,而他在当时不断怂恿伊斯兰民族领导层对马尔科姆动手,令人不禁怀疑,以胡佛为首的FBI很可能是在“借刀杀人”。

华盛顿特区的FBI总部。图源:wikicommon

而根据多年前公布的一份FBI文件,有人发现1964年,也就是马尔科姆被杀的前一年,胡佛曾经写信给FBI驻纽约办公室,要求他们“对马尔科姆·X做点什么”。另一封日期为1965年2月25日的文件则表明,FBI要求当地办事处不要向纽约警方透露多名证人都是联邦线人的事实。

尽管目前还没有任何确凿证据表明暗杀确实由政府策划,但目前的证据足以说明,FBI与暗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FBI发言人在今年11月17日虽然表示,该机构将会配合曼哈顿地区检察官的调查,但FBI拒绝发表更多评论。

被冤近半个世纪,两名“罪犯”得以平反,马尔科姆的斗争还没结束

以上并不是刺杀事件的全部谜团。

在刺杀发生后,一名持枪杀手在混乱中被子弹打中了腿,随后在现场被警方当场抓获,他便是穆贾希德·哈利姆。其他两名杀手逃窜,其中就包括射出致命霰弹的男子。在10天后,目击者指认另外两名枪手分别为穆罕默德·阿齐兹和哈利勒·伊斯拉姆,两人相继被捕。三人均为伊斯兰民族成员。

案发现场的照片。图源:Stanley Wolfson, New York World-Telegram & Sun staff photographer.,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在审判中,哈利姆虽然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但他不仅拒绝透露同伙的身份,还坚持否认阿齐兹和伊斯拉姆参与了袭击。可是,尽管拥有哈利姆的作证,充足的不在场证明,并且现场完全缺乏将阿齐兹和伊斯拉姆与枪击事件联系在一起的无证,但两人仍然同样遭到了定罪,被送进了监狱。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哈利姆继续呼吁免除两人的罪名。在1977年,哈利姆写了一份宣誓书,声明两人均为无辜。在第二年,哈利姆主动提供了更多关于刺杀计划的细节。可是,正如哈利姆的证词被无视一样,他所签下的宣誓书仍然没有打动法官。在以对被告采取强硬态度而闻名的法官——哈罗德·罗斯瓦克斯的否决下,阿齐兹和伊斯拉姆仍然无法摆脱罪名。

1985年,阿齐兹得到了假释,并在1998年成为了伊斯兰民族哈莱姆清真寺的负责人。伊斯拉姆则在监狱中退出了伊斯兰民族,皈依了逊尼派,并在1987年获释。2009年8月,伊斯拉姆去世。而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坚持自己清白的他仍然没有得到平反。

但到了2019年,随着网飞推出了备受欢迎的纪录片系列《谁杀死了马尔科姆·X》,马尔科姆之死的谜团再度被推向了舆论中心。在历史学家们和社会的广泛呼声下,曼哈顿地区检察官办公室重启了对马尔科姆之死的调查。

调查持续了总共22个月,令检察官和律师们发现了更为重要的线索,即FBI和纽约警察局很可能隐瞒了当时的一些关键证据,导致两人的无罪证明失败。

重新调查发现,FBI隐藏了拥有指向其他嫌疑人的文件。同时,一名仍健在的证人支持阿齐兹的不在场证明,表示枪击发生时,阿齐兹腿部受伤,正在家里修养,不可能参与刺杀。奇怪的是,当局此前从未采访过这位证人,只以缩写的“J.M.”称,此人在事发当天与阿齐兹通过电话。

如今,两人得到了应有的平反,但阿齐兹与伊斯拉姆都受到了不可挽回的伤害。阿齐兹在被冤入狱时有六个孩子,伊斯拉姆有三个孩子。在监狱里,两人都目睹了自己的婚姻破裂,并错过了人生的黄金时期。

更可怕的是,即使在获释后,两人都被公众认为是杀害马尔科姆的凶手,这令他们在社会上举步维艰,受尽了世人的歧视和误解。

网飞纪录片《谁杀了马尔科姆·X》海报

迟到的正义已不再是正义,这句话用在阿齐兹和伊斯拉姆身上再适合不过。与此同时,更多的问题也等待着解答。杀害马尔科姆的真凶究竟是谁?执法部门刻意扣留证据的目的究竟是什么?FBI和纽约警察局究竟有没有涉及暗杀?为什么案件要等到56年之后才被重新调查?

更重要的是,在两人明明有着较为有力证据的情况下,为何仍然会被判决入狱?为何审判会如此之草率?在哈利姆再三保证的情况下,法官为何不愿免除阿齐兹和伊斯拉姆的罪名?这很难不令人联想到那个年代大量非裔被误判入狱的情况。

而反观近日的里滕豪斯审判,也说明了马尔科姆所坚持的斗争仍然没有停止。美国在司法的种族平等问题上,还有着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

https://www.cnn.com/2021/11/18/opinions/malcolm-x-assassination-exoneration-joseph/index.html

https://www.nytimes.com/2021/11/22/nyregion/malcolm-x-assassination-halim-hayer.html

https://www.nytimes.com/2021/11/17/nyregion/malcolm-x-killing-exonerated.html

https://www.nytimes.com/2021/11/18/nyregion/j-edgar-hoover-malcolm-x.html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arts-entertainment/2021/11/19/malcolm-x-julius-jones-documentary/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outlook/2021/11/20/exonerating-two-men-convicted-malcolm-xs-killing-doesnt-vindicate-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