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11月17日报道,中美元首同意开始“战略稳定会谈”,以减少核冲突风险,这成为此次“线上峰会”取得的意外突破。双方举行会谈的出发点是稳定已经降至40年来最低点的中美关系。

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视频会议中,中美两方领导人首先提到需要给双边关系安装“护栏”,确保两国之间的激烈竞争“不致陷入冲突”。
奥巴马的亚洲事务首席顾问、现任职于乔治敦大学的伊凡·梅德罗斯表示,他对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宣布的这项新生核倡议持“怀疑态度”。
梅德罗斯问道:“给核武器加上’护栏’从理论上来说是一个好主意,但在一个严重不信任以及各方实力迅速增长的时期,在实践中有可行性吗?”
“中国国家领导人是否会授权高级官员,包括中国军方的高级官员,与美国就核武器、太空和网络(问题)进行有意义的对话?”
米德尔伯里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军备控制专家杰弗里·刘易斯也对成功的可能性提出质疑。他说:“举行会谈是必要的第一步,但真正的问题是双方是否有什么实质性的话要对彼此说。”
美国以前曾试图让中国加入核谈判,但都遭遇失败,主要是因为中国没有看到在美国拥有更多核武器时谈判限制的价值。
近年来,中国军方大幅增加了其核武器计划,这意味着中国正在放弃其执行了长达50年的“最低核威慑”战略。上周,美国国防部表示,中国军方计划在2030年前将核弹头数量增加四倍,达到至少1000枚。
布鲁金斯学会的中国问题专家何瑞恩称,本周的会议可能“为双方打开了一个窗口,以测试是否能在降低战略风险方面取得进展”。

他补充说,协议中可能包括“就所有核武器发射决定必须由人类而非人工智能系统做出,或者(避免)在太空中进行产生轨道碎片的活动达成谅解”。
浙江外国语大学外交事务教授王冲补充说:“视频通话表明,中美关系至少最终达到了底部。现在(中美关系)更多的是竞争而不是对抗和冲突。”
很少有专家预计美国和中国会解决他们在中国台湾问题上的分歧。拜登表示,他支持“一个中国”政策,即美国承认台湾属于中国领土,同时也对中国大陆在台湾地区周围的军事活动表示关切。
然而,中国国家领导人告诉拜登,台湾当局和任何支持台独的人都有可能越过中国大陆在这一问题上的“红线”,这凸显出双方的认知差异。他补充道,他们这样做是在“玩火”,只会招致“自焚”。
华盛顿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的科丽·舍克说:“中国国家领导人将紧张局势归咎于中国台湾问题,并增加了对中国红线的威胁因素。”她补充说,拜登至少“向中国国家领导人承诺,美国仍然维护’一个中国’政策”。
两国元首面临的一个难题是他们各自对构成更稳定的双边关系的看法存在分歧。美国认为中国在一系列问题上的行为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国际主体,而中国的关注点是禁止美国对中国台湾和香港等“核心”利益施加干涉。
上个月,沙利文和中国外交事务最高负责人杨洁篪在瑞士的一次会议上为此次中美元首视频会晤奠定了基础。
据知情人士称,杨洁篪告诉沙利文,中国国家领导人希望在11月份的党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2月份的北京冬奥会以及2022年底的党代会举行之前保持稳定。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韩磊说:“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中国国家领导人会希望关注国内政治。他将尽其所能减少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将两国关系置于更稳定的基础上,并降低使其国内政治目标复杂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