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ma Goldberg之前在纽约时报写了一篇关于千禧一代老板和Z世代下属的文化冲突的文章,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人们就办公室行为的对错,以及是否应该把人按照代际划分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于是她撰文回应,探讨了代际划分的必要性,以及这种划分对办公室文化和行为带来的积极意义。
注:婴儿潮一代(1946-64年生)
X世代(1964-80年生)
千禧一代(1981-1996年生)
Z世代(1997-2012年生)
当我开始上初中时,问卷产业正在蓬勃发展,这导致我整个六年级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琢磨一堆复杂的问题。如果我是Hostess牌点心(一个零食糕点品牌),我会是哪一款?如果我是一只狗,我会是哪个品种?我在《欢乐满屋》(美国情景喜剧)里会是哪个角色?我如果去霍格沃茨,会被分在哪个学院?
当你试图弄清楚你是谁时,BuzzFeed的算法可能会给你答案(注:BuzzFeed是一家美国网络新闻媒体公司,最初是一间研究网络热门话题的实验室)。
当我进入职场时,我给自己贴标签的欲望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散,它只是变得更加正式了,我的一些朋友甚至找到了要求他们参加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法测试的工作,测试结果会安排外向的人搭配内向的老板,随遇而安的人搭配强势的主管。
但在所有分类方法中,没有什么能像代际方法那样在文化上普遍存在。你热爱Tumblr(轻博客社交网络平台)?千禧一代;TikTok粉丝?Z世代;你对办公室生活的文化启蒙是《玛丽·泰勒·摩尔秀》(1970-77年的美国电视情景喜剧)?那你肯定是婴儿潮一代;在关于工作中代际差异的对话中,你经常被忽视?那没错了,X世代。
多年来,千禧一代是大多数代际笑话的来源。这个群体被整合成单一、可怕的刻板印象:脾气不好,爱喝冷酿啤酒,电影院、零售业、传真机和麸质消亡的罪魁祸首(千禧一代偏爱不含有麸质的食品),千禧一代注定不会拥有房屋,也不热衷于结婚,他们一直在工作,但只按自己的方式工作。
然后,千禧一代长大了。他们突然开始经营自己的公司,现在,他们正在雇用Z世代的员工。
几周前,我的编辑瑞秋找到我,想研究一下这些年长的千禧一代和他们的Z世代下属之间的紧张关系。
我们首先关注的是那些由千禧一代创立的、主要为千禧一代的生活方式服务的品牌,在这些品牌中,Z世代员工的到来暴露了惊人的分歧。我给数十个千禧一代打电话,询问他们看到的冲突。我的文章《37岁的人害怕为他们工作的23岁的人》于上周发表,在推特上引发了一些关于工作方式对错的激烈争论。
许多研究人员对代际划分的分析持怀疑态度,他们指出,除了出生年份之外,将所有的区别用代际来区分是有局限性的。但这并没有削弱代际标记的吸引力,数百万与你同时成年的人,会面临跟你类似的挑战,这样的群体间会有一种共鸣,比如在华尔街崩溃后申请第一份工作,或者在疫情期间完成了大学学业。
我在报道中了解到,如果不是因为与工作场所有关,代际划分的理论就不会那么受欢迎。全球事件如何塑造被它影响的一代人,这曾经是一个学术领域的研究,部分源于1992年的书籍《一代人》,现在,代际理论已经演变为一个价值7000万美元的产业,为雇主提供向不同年龄组的人推销产品或雇用他们的建议,这种商业焦点可能会使人倾向于把代际分析当做一种噱头。
然而,当我与经理和高管交谈时,我了解到,大多数人都经历过一些因为不同代际人群的接触而产生思想转变的故事。一些人说,他们的初级员工坚持工作和生活之间的界限,另一些人指出,最年轻的员工推动他们表达自己的价值观,比如使用不分性别的语言,对“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议活动表示支持等。
这些对话为工作场所带来了希望,有刚来的员工大胆地要求老板支持对他们来说很重要的运动,当他们需要休息一天的时候,这些初级员工也会很自在地说出来。千禧一代和Z世代之间的冲突可能被过度渲染,事实上,关于代际差异的对话正在促使工作场所发生实际的改变。
当我在文章和社交媒体评论中阅读读者充满感情的反应和意见时,我也发现,当有人把你描绘成一个漫画人物时,你很难不做出反应。也许是出于同样的原因,我永远无法放弃那些在线测试,如果我的老板在意的话——我是赫夫帕夫学院的,我反复确认过了(《哈利波特》系列中霍格沃茨的四学院之一,以耐心、公平、勤奋、和蔼可亲的学员形象而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