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尔街日报》在8月4日发表报道,认为中国目前针对大型科技公司的一系列监管措施,源于中国对制造业的重视。科技企业被政府认为是带来一系列负面社会影响的源头,相反的,制造业则是提供就业和中国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对西方投资者来说,中国对阿里巴巴、腾讯和滴滴出行等超级明星公司的监管打击似乎是自杀行为。还有什么比扼杀一些世界上最成功的科技公司能更有效地削弱增长?
中国领导人对此不敢苟同。在他看来,技术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好的,第二种是必须的。
虽然拥有社交媒体、电子商务和其他消费类互联网公司也不错,但在他看来,国家的强大并不取决于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群聊或共享汽车服务。
相比之下,领导人认为,中国需要拥有最先进的半导体、电动汽车电池、商用飞机和电信设备,以保持中国的制造能力,避免去工业化,并实现独立于外国供应商的自主权。因此,即便中国对面向消费者的互联网公司发动了多线监管攻击,它仍继续向制造商们提供补贴、保护和坚持“购买中国产品”的规定。
中国领导人在去年党刊《求是》发表的一篇讲话中描述了这些优先事项。他承认网络经济正在蓬勃发展,并说中国需要“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同时,必须看到,实体经济是基础,各种制造业不能丢。”
历史上,随着大多数国家的发展,制造业取代了农业,然后服务业又取代了制造业。近几十年来,在大多数先进经济体中,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已经下降,特别是在美国和英国,这些国家的制造业工作已经转移到了海外,特别是中国。
虽然制造业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有所下降,但占比26%的中国制造业仍然是所有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的,而且中国政府希望它保持在这个水平上,这实际上是坚持认为中国不会随着其他国家走上去工业化的道路。
以中国为重点的研究服务机构佳富龙洲(Gavekal Dragonomics)的技术分析师王丹今年早些时候写道:“中国不能像英国那样,在听起来很聪明的行业,如电视、新闻、金融和大学等领域中如此成功,并同时经历研发强度的份额下降,使国家最大的公司失去全球地位。”
全世界的政治家都倾向于迷恋制造业;而投资者则不然。
大多数制造业竞争激烈,需要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这些情况都影响了利润。相比之下,拥有主导平台的消费互联网公司可以用最小的增量投资产生大量的现金。这就是为什么脸书公司的价值是半导体制造商美光科技公司的11倍,尽管脸书的雇员量只多出50%。这就是为什么在2月份,在最近的大跌之前,阿里巴巴的附属公司,在线金融巨头蚂蚁集团的的价值是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的20倍。这家公司是中国芯片行业中获得大量补贴的“全国冠军”。
但在中国领导人看来,消费类互联网公司给社会带来的负担并没有反映在它们的私人市场价值中。蚂蚁金服等公司威胁着金融系统的稳定,在线教育机构助长了社会焦虑,而正如一家国有出版物本周所说:腾讯等网络游戏是“精神鸦片”。
相反,中国领导人认为制造业带来的社会效益也是市场价值无法反映的。几十年来,它一直是中国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力、传播基本技能和知识的方式。现在,为了实现与西方的平等,他们认为中国必须需要有能力制造最先进的技术,并将使用补贴、保护主义和强制技术转让等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
美国领导人应该也能理解这种想法:他们也担心大科技企业会扼杀竞争、侵犯隐私、传播错误信息、鼓励网上成瘾。他们准备效仿中国,开始补贴被视为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制造商。但在美国,政府在分配资本的优先级比私人市场要靠后。在中国,情况恰恰相反。

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是正确的。
将资本分配给国家认为是能够促进发展的行业,这在经济仍然大幅度落后时,的确产生了巨大的回报。但随着中国迎头赶上,回报率急剧下降,中国的产业往往充斥着过剩的产能和债务。此外,中国的国内市场无法吸收制造业生产的所有产品;因此剩余产品则必须出口。为了保持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巨大份额,中国实际上在迫使其他国家接受一个较小的份额,使贸易摩擦长期存在。
然而,无论共产党的优先事项从长远来看是否合理,最近中国股票的动荡表明,它们可以在短期内决定一个公司的未来。对冲基金桥水联合基金的创始人雷·达里奥上周写道:“国家经营的资本主义是为了服务大多数人的利益。资本家们必须了解他们在这个系统中的从属地位,否则他们将承受他们的错误决定所带来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