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日,中国网信网宣布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7月3日滴滴出行暂停新用户注册,7月4日,滴滴出行APP也被下架,7月7日,微信、支付宝彻底下架了滴滴出行的小程序。
滴滴于6月30 日在美国低调上市,随着审查监管的进行,市场密切关注着滴滴出行的相关动态。然而,当人们的注意力放在滴滴上时,滴滴的对手们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烧钱补贴和抢新大战。
广告突增,烧钱抢新
最近,加美财经在抖音发现了一条关于高德打车的广告,广告上写着“高德打车福利羊毛限量薅,价值100元优惠券免费领取。”而且特别强调,新老用户都是优惠对象。

除此之外,在微信朋友圈里,也出现了T3出行的类似拉新补贴广告。界面显示,广告发布两小时,已经有3.2万人领取了T3出行的优惠礼券。

点进去后发现,新用户还有10元的专属礼券,登陆后再领取88元出行礼包,新用户专属券有效期是2021年7月8日至2021年7月11日。
除了高德打车和T3出行的拉新补贴广告,加美财经调查发现,其它出行平台目前的优惠活动力度也很大。
美团打车给新人用户赋予优先派单和前7单必减的权益,普通用户也有9张共计128元的打车红包。曹操出行更是建立了一个官方福利群,每周五限量发放5折券5000张。
出行平台不仅对乘客端的优惠力度很大,对司机端也有相应的优惠活动。美团打车招募司机,司机只要立即注册,就有千元大奖限时享。高德打车则是新成立了“趣接单”业务,打着闲时接单,顺路赚外快的口号,司机用抢单模式接单,新司机注册就有150元的新人奖励。

滴滴出行被下架为各大出行平台之间拉新和竞争留下了相对更大的空间和时间。对乘客来说,如此大的优惠力度,不想去薅羊毛也很难。
这种滴滴被钻空子的事情不止这一次发生了,早在两年多前(2018年8月),滴滴顺风车事件发生后,嘀嗒出行就滴滴出行顺风车业务空白,乘机崛起。
嘀嗒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嘀嗒出行营收分別为1.18亿元、5.81亿元、7.91亿元,业务收入三年里不断增长。
不过,嘀嗒出行的顺风车业务增长对滴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滴滴90%的市场分额能被分食多少
那么这次补贴大战又能够分走滴滴多少蛋糕了?滴滴的龙头地位能够被群狼撼动吗?
滴滴合并快的,收购优步大中华区业务之后,滴滴出行的市场份额一度在2018年之前占据着网约车95%以上的规模。
尽管剩下的市场份额很少,但是“蛋糕”很大,共享出行市场仍有很多资本入局。2018年以来,资本跨界进入网约车行业的包括美团、高德、携程以及重新入局的易到,再加上此前深耕多年的神州、首汽、曹操以及嘀嗒,网约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开始演变,竞争环境变得更加激烈。
2020年末,根据网约车行业报告显示,滴滴出行平均月单量在5.6亿以上,曹操出行在1600万单,T3出行在1500万单,其他美团、首约等网约车平台均在百万级单量。
滴滴的月平均订单量是第二名的30多倍。
2021年3月份,网约车行业数据再次刷新,曹操出行从第二的位置让出,美团打车上升至第四位。而T3出行的订单量达到了1800万,第二梯队竞争激烈。
在以上众多资本选手和有先发优势的竞争对手的围攻下,滴滴的市场份额虽然有所下降,但龙头地位仍然不可撼动。2019年,滴滴的市场份额下滑为95%。2020年末,滴滴的市场份额虽然接着下滑到90%,但依然将老二远远甩在后面。
在评论人士眼里,群狼环伺局面可能并不会对滴滴产生很大的冲击。虽然各大平台趁滴滴无法注册新用户的空白,想要通过烧钱补贴对乘客端和司机端进行拉拢,短时间内的月订单量在活动期间可能会有大幅度上升,但是这种流血操作不可能一直进行,一旦优惠取消,滴滴长期以来建立的品牌效应可能会再次发挥作用,吸引顾客回流。
另一方面,目前老大和老二之间实在是有天壤之别。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不过,虽然滴滴的头部位置无法被动摇,但是并不能代表滴滴就可以高枕无忧。一方面,在国家安全审查监管和反垄断的大环境之下,滴滴未来是否会被拆分业务尚未可知。
另一方面,据滴滴招股书、中投公司数据,2016年至2020年,中国共享出行的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25%,预计2020年至2025年的市场复合增长率为29.9%,呈上升趋势。如果滴滴受制于政策原因,市场占有率不断萎缩,而其他平台则不断扩大其战场,滴滴未尝不会出现被蚕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