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CNBC报道,一份报告显示,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消费者在外国品牌日用品上的消费支出减少,且小城市的消费者比大城市的消费者更愿意消费。

这份由贝恩咨询公司(Bain & Company)和分析公司Kantar Worldpanel共同撰写的报告,反映了在疫情爆发前已经在放缓扩张的中国经济出现了部分增长。
两家公司连续10年发布的《中国购物者报告》关注的是“快速消费品”类别,包括食品、饮料、个人护理和家庭护理。衣服等物品不包括在内。
6月29日发布的这份报告显示,去年外国品牌在华销量下降了4.1%,而平均售价上升了1%。
研究称,受此影响,外国品牌的价值下降了3.1%,而国内品牌的价值下降了0.5%。贝恩表示,体量是用公斤、升或不同类别的单位来衡量的。

报告称:“在强大的本土供应链的帮助下,中国品牌对消费者情绪的转变反应更快,并通过降低(平均售价)获得了更多销量增长。”
新冠疫情中断了全球供应链和贸易渠道,各国政府为控制病毒传播限制了商业活动和国际旅行。中国特别限制外国人入境。
今年早些时候,不断升温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也阻碍了一些外国品牌在中国的销售。
例如,瑞典服装品牌H&M今年3月在中国遭遇危机。管理层在7月1日的电话会议上表示,其在中国的情况仍然“复杂”。
与此同时,在过去两个月的业绩电话会议上,运动服装品牌耐克和阿迪达斯的高管对市场增长持更为乐观的态度。
《中国购物者报告》表示,2019年,在个人和家庭护理产品等类别中,外国品牌的市场价值增长能够赶上并超过本土品牌。
贝恩驻上海合伙人布鲁诺·兰尼斯(Bruno Lannes)表示:“总的来说,当你谈到外国品牌时,中国消费者了解它们,他们理解它们,他们喜欢购买和使用它们,就像他们喜欢购买和使用本土品牌一样。”
他说,中国消费者的忠诚度普遍下降,购买的品牌越来越多。
他说:“事实上,这是一个本地品牌与一个国际品牌可能不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更重要的是,这是适合我的品牌吗?”他还提及功能和朋友的推荐等因素。
小城市增长更快
报告说,虽然北京等中国大城市的快速消费品总支出下降了逾1%,但较小城市的支出却出现了增长。
报告称:“2020年,越小的城市,快速消费品支出增长越快。”该报告指的是包装食品、果汁和个人护理用品等消费品类别的支出。
报告称:“由于农村人口迁移,二三线城市的人口继续增加。此外,由于二三线城市的居民通常出行较少,他们受到疫情的影响较小。每家每户的购买量继续增长,相对来说没有受到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影响。”

兰尼斯说,这种差异与前几年的报告形成了对比,当时全国各地的增长率相当相似。他说,许多品牌仍然可以在中国欠发达地区找到新的市场,而新的互联网购物趋势,如团购或“社区购买”,已经能够吸引大城市以外的老年用户。
该报告称,另一个互联网驱动的趋势——直播电子商务,可能会在去年总商品价值达到2万亿元的巨大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事实上,该报告的作者预计,今年直播电子商务在中国零售总额中的份额将从2020年的6% – 7%上升至9% – 10%。
价格更敏感
然而,许多中国消费者仍不愿按疫情前的水平消费。
去年零售额下降,消费者支出的增长在过去两个月未能达到分析师的预期。
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政府试图通过特殊促销活动刺激消费,交易额达到4.82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8%。
兰尼斯说:“总的来说,人们愿意花钱。这就是销量上升的原因。他们比以前对价格更敏感一些。”他指出价格已经下调。
(今日汇率参考:1美元≈6.47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