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经新闻5月19日报道,外卖平台Foodpanda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告诉日经亚洲,尽管缅甸的政治动荡不断,并引发了国内的互联网服务中断,但该公司仍然十分重视他们在缅甸的发展。

德国的外卖超人公司(Delivery Hero)是世界上主要的食品配送公司之一,能与之相较的还有中国的美团和美国的优步(Uber Technologies)。而Foodpanda则是外卖超人旗下的一个专注于服务亚洲市场的子公司,其营运范围囊括了12个经济体。Foodpanda是在2016年被外卖超人收购的,此后,该平台仍继续以相同的品牌在相同的市场中运营。
在接受日经亚洲采访时,Foodpanda首席执行官雅各布·安吉尔(Jakob Angele)承认,目前他们在缅甸的业务“非常有限”。
2月1日,缅甸军方夺取了缅甸的政权,并关闭了国内的移动互联网,还镇压了多场抗议活动,导致数百名公民死亡。
安吉尔说:“要想顺利运营,还存在着许多障碍。但有一点对我们来说真的很重要,那就是我们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缅甸。”
Foodpanda于2019年12月在缅甸推出服务,目前已经成为了该国主要的食品配送平台之一,吸引了数千家餐厅和约200名员工。
安吉尔说:“在政变发生前,我们对我们公司在缅甸取得的进展十分满意。对我们来说,缅甸的未来市场仍有前景,我们目前还留在缅甸国内,为之提供服务。尽管目前的局势复杂,但我们公司在这方面的战略没有改变。对我们来说,这不是几天、几周或几个月的问题,我们着眼的是2023年、2025年之类的未来的机会,我们希望现在能为将来打下基础。”
在政变后的危机中,Foodpanda推出了一项取餐服务,即客户们可以在家里在线下单,而后自行取餐。据日经亚洲了解,在某些情况下,这些餐品也可以送货上门,因为一些司机无法通过移动网络接受送货,只能通过餐厅的Wi-Fi网络获得互联网接入。
安吉尔说:“我们在尽可能地维持经营活动。”
Foodpanda也在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香港、台湾和日本开展了业务。随着疫情推动了对送餐服务需求的增长,Foodpanda开始与各地的本土企业和全球企业展开竞争。
根据新加坡咨询公司墨腾创投(Momentum Works)今年1月的研究,在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就商品交易总额(gross merchandise value,简称GMV)而言,Foodpanda是仅次于Grab的第二大公司。
但是,尽管印尼是该地区最大的经济体,Foodpanda却没有进入该国市场。在印尼,Grab和Gojek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随着Grab在今年晚些时候上市,Foodpanda可能会面临更多竞争。Grab计划筹集多达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9.27亿元)的资金,预计其中的部分资金将会被用于研发技术,以建立更高效的配送系统。Grab表示,去年,他们的外卖业务GMV为5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3.55亿元),预计到2023年的三年内,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39%左右。
安吉尔表示,作为专营外卖行业的平台,Foodpanda可以将自己与经营多种业务的竞争对手区分开来。他说:“当你一方面想做金融技术,另一方面又想着要成为一个超级应用时,就很难注重运营细节。”
安吉尔强调,在Foodpanda经营业务的这9年里,它一直专注于“运营细节”,比如更快地送货,以及向餐馆收取公平的佣金。
在日本,Foodpanda已进入了25个城市。安吉尔说,他们已于4月底进入了东京市场,并计划“投入大量资源”以帮助平台在东京立稳脚跟。此外,他们还计划将业务扩展到日本的其他地区。在优步等现有企业尚未完全渗透的小城市,Foodpanda看到了机会。
Foodpanda用于对抗竞争对手的一个关键区域战略是杂货配送。该公司正在建立名为Pandamarts的云端超市,让送货司机们从这些超市取货。Foodpanda说,他们的第一个云超市于2019年10月启动,现在,大约有200个云端超市遍布了八个市场。
根据其母公司外卖超人的财务报表,该集团2021年第一季度的亚洲收入增加了一倍多,达到了6.2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9.48亿元),这得益于为疫情所驱动的强劲需求。安吉尔说,与其他市场相比,亚洲的竞争“有些激烈”,但Foodpanda在一些市场已经实现了盈利,这让他们有了在亚洲进一步投资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