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31日,中国恒大集团(以下简称:恒大集团)董事长许家印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旗下子公司恒大汽车将在今年年底左右开始试生产新能源汽车,大规模交付预计在明年开始。
而就在上周,恒大汽车还表示可能会在2021年上半年开始试生产。
对此,彭博社评论称,恒大汽车取代特斯拉公司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宏伟目标看起来越来越不可能了。
已累计投入474亿元,量产还未开始
许家印在2019年3月首次表示,誓把恒大汽车打造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到2025年实现年产销超100万辆,到2035年实现年产销超500万辆。当时,恒大汽车表示将“很快”开始销售车辆。
2020年8月,恒大汽车发布新车。在公司新闻稿中,恒大汽车自信满满地表示,“可以预见,‘才貌双全’的恒驰上市后有望迅速抢占市场,超越特斯拉成为行业龙头。”
截至今年3月底,恒大汽车已累计投入474亿元,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同步研发14款车型,实现轿车、轿跑、SUV、MPV等车型全覆盖,并已发布9款,还进行了一些试驾。
但是,在非常关键的量产环节,恒大汽车还未开始。作为对比,特斯拉2020年交付了约50万辆电动汽车。
另外,根据恒大汽车最新财报,2020年全年,该公司来自健康管理分部的营收为153亿元,占总营收比值为98.79%;来自新能源汽车分部的营收为1.88亿元,占比1.21%。
不过,这并没有阻止投资者追捧恒大汽车,截至4月1日收盘,恒大汽车市值逾5800亿港元,超过比亚迪,是港股第一大车企,市值也远远超过长城汽车、长安汽车等老牌车企。
有市场人士判断称,产能和市值反差巨大,表明新能源汽车行业在资本市场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估值虚高。
也有评论认为,恒大汽车是“纸上造车”,至少从目前来看,恒大汽车距离它的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梦,还有不小的距离。
恒大造车进程为何一拖再拖?
那么为何恒大造车一再延迟呢?这还是和资金支持有很大的关系。
造车是很“烧钱”的,上文已提到,恒大汽车已累计投入474亿元,但至今仍未实现大规模量产。如果进入造车环节,还需要相当大的资本开支。
另外,根据恒大汽车财报,该公司2020年产生经营亏损同比扩大54.93%至76.65亿元,主要来自处于开发及投资阶段的新能源汽车分部。
2020年,新能源汽车分部产生庞大经营亏损,主要来自27.44亿元股东贷款的利息开支、研发及广告开支22.8亿元,以及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亏损10.4亿元。新能源汽车分部2020年资本开支约为154.32亿元。
而且,恒大汽车还很依赖控股股东恒大集团的资金支持。
恒大汽车在财报中表示,于2020年9月,恒大集团同意将10.18亿美元的无抵押股东贷款还款期延长至2023年9月;并且有信心恒大集团还将同意于2022年第一季届满时,延长12.89亿美元的股东贷款。
但是,恒大集团自身需要降负债,也有很强的资金需求。
恒大集团表示,自去年3月底提出新的战略以来,有息负债大幅下降2000亿元。
在业绩会上,恒大集团还宣布了未来三年降负债目标:有息负债2021年6月30日降至5900亿元以下,2022年6月30日降至4500亿元以下,2023年6月30日降至3500亿元以下。
针对“三条红线”,恒大集团计划在2021年6月30日将净负债率降至100%以下,2021年12月31日现金短债比达到1以上,2022年12月31日将资产负债率降至70%以下。
据日经新闻,恒大集团现已成为中国负债最多的民营企业。自身已有如此大的降负债目标,因此对恒大汽车的支持也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