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日经评论:中美稳定共处的希望越发渺茫,中国将继续保持强硬政策

日本经济新闻社发表了一篇关于中美关系的评论文章,如下:

惩罚中国的行动最近在一些主要国家中得到了推动。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欧盟本周宣布对中国实施制裁,理由是涉嫌侵犯维吾尔族穆斯林的人权。在日本,正在出现一个跨党派的举措,准备出台法律对中国进行制裁。

(图源:Wikimedia Commons)

美国对中国的严格立场尤为明显。美国总统拜登在上周四(3月25日)的首次正式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他曾警告中方,美国与中国会有“激烈竞争”。

去年七月,有评论员曾撰文指出,美国和中国已经进入了漫长的“政治战”,即使拜登当选总统,这种趋势也不会改变。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主要大国的对华政策将走向何方?

怀疑论者认为中国的强硬行为或多或少可以改变,尽管不可能彻底改变;而悲观论则是基于一种假设,即只要执政党不变,这种改变的希望就很渺茫。

各大国迟早要决定自己认同哪种观点,因为他们的选择将改变对中国的战略。

如果选择前者,它们应该深化与北京的对话,在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上保留希望,同时在地缘战略和人权问题上对中国施压。

如果选择后者,他们应该加紧与盟友和志同道合的国家一起围堵中国,假设北京不改变强硬立场,从长远来看,他们会更加强硬。

基于这两种观点的争论在拜登政府内部相互竞争。虽然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和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3月18-19日在阿拉斯加与中国同行举行了会谈,但这场争论还没有得出结论。

据悉,在正式谈判开始之前的激烈言语交流后,阿拉斯加会议进行得相对平静。中方在对人权纪录和台湾问题上保持坚定立场的同时,表示愿意在气候变化、朝鲜、伊朗和阿富汗方面进行合作,并一再要求美国确定共同开展工作的方式。

中国在会议上的行为是否暗示北京可能会检讨其强硬政策,缓和对美国、欧洲和亚洲周边国家的态度?还是仅仅是一种防止美国变强的战术策略?

不幸的是,我们应该假设是第二种。

中方表示,其目标是到2035年将中国发展成为“中等发达国家”,到2050年发展成为与美国同等水平的超级大国。只要坚持这个目标,中国似乎不太可能走回头路,实行经济和军事强国政策。

据报道,中国在1月份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东方在崛起,西方在衰落”的观点。这句话被认为反映了中方在试图取代美国成为全球霸主的同时,无意缓和对美国的态度。

美国《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杂志在3月31日的网络版上发表了一篇合写的评论,指出目前中国与美国之间难以合理共处,并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两者之间的摩擦还将持续下去,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共同撰写该评论的美国企业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研究员扎克·库珀(Zack Cooper)对北京是否会改变其行为表示怀疑。

库珀写道:“五年前,许多人认为我们可以改变中国的举止。但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不确定。在阿拉斯加举行的中美会谈的结果向我表明,中美稳定共处的希望越来越渺茫。我希望这是错误的,但我担心这是正确的。”

库珀继续写道:“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和平共处模式可能会失败,因此我们可能必须考虑计划B。特别是,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我们的联盟和伙伴关系,建立一套全球联盟来抵消中国的不稳定行为。”

如果中美政治战继续激化,可能会发展成新的冷战,并加剧台海和东海的军事紧张局势。从地理上看,日本将站在前线。

东京大学教授、中国问题专家川岛真表示,作为重中之重的问题,日本需要与美国密切合作,在海洋和高科技领域的霸权竞争中对抗中国。川岛说,与此同时,日本也不应该放弃努力,发挥可能的作用,防止中美对抗发展成武装冲突。

他说:“中国迟早会进入一个单靠强硬政策难以继续的阶段,因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在因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而放缓。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试图迅速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增加军力的政策不能停止,但其时间表可能会被推迟。日本不应该放弃,而是应该继续努力,让中国放松强硬立场。”

例如,中国在2013年奥巴马政府时期在东海设立防空识别区后,研究了在南海设立防空识别区的计划,但由于许多国家的反对,至今没有在南海进行。

今年2月,中国通过了一项法律,赋予其海岸警卫队准军事权力,包括向外国船只开火的权利。川岛说:“如果各国有效施压,延迟严格执行法律也不是不可能。”。

日本国内有观点认为,拜登政府可能会对中国软硬兼施。但日本直接面对的是与美国政策相反的路线,这使得东京对付中国的难度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