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经济新闻社报道,在上个月的报告中,菜鸟智能物流网的营收增长速度超过了阿里巴巴集团中的其他业务部分。
阿里巴巴的竞争对手京东旗下的物流已申请在香港首次公开募股,融资高达50亿美元(约合325.6亿人民币)。顺丰作为中国独立的快递公司,已出价23亿美元(约合149.7亿人民币)收购香港嘉里物流网的控制权,以扩大其在东南亚的业务范围。
在走出中国大陆市场的过程中,菜鸟物流走了一条与竞争对手不同的道路。12月,它发起了一项5亿元人民币的招标,邀请合作伙伴帮助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包裹提取、清关、卡车运输、仓储、国际运输和最终交付。
对外国合作伙伴的征集表明,菜鸟物流是如何在海外扩张其强大的物流网络的:它没有购买卡车、存储设施、燃料和其他通常与航运网络联系在一起的东西,而是利用其数据,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简化配送。
对阿里巴巴来说,菜鸟物流正从集团电商业务的耗费资金型支持服务,变成了自己的利润中心。
上个月,阿里巴巴首席财务官武卫宣布,菜鸟在10-12月季度开始产生运营盈利。在截至12月31日的9个月里,该部门创造了273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58%。
菜鸟物流在全球的3000个合作伙伴中承担了的重任。它不是在其他国家建仓库,而是通过数据分析告诉合作伙伴在哪里建仓库。它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方便快捷、覆盖全球的网络,能够在24小时内将包裹运到中国境内任何地方,72小时内将包裹运到世界任何地方。
对于追求快递速度的中国客户来说,菜鸟为物流带来的精准性可能更为重要。
从标准化的电子运输标签平台到为物流客户提供的云端企业资源计划器,一系列的小创新都为其奠定了基础。这种模式在中国非常有效,部分原因是菜鸟比其他物流公司更多利用了网络效应。
当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网络时,其效率就会提高,因为物流生态系统中的所有交易都会被采集到数据交换中,并进行分析,用于对一些问题做出明智的决策,比如特定货物的仓库要预存多少,如何优化提货和送货路线,甚至可以为商家、客户和物流合作伙伴提供哪些新服务。
虽然一些货代和其他物流供应商有自己的平台,但在通过完整的物流网络进行数据分析应用的程度上,没有一家能与菜鸟物流相提并论。从根本上说,菜鸟是一个嵌入物流价值链的数据驱动的数字生态系统,而不是物流公司本身。
旗下的菜鸟裹裹配送平台,目前已拥有超过1亿用户。消费者和小企业在菜鸟裹裹应用上输入货件详情后,就可以安排取件,附近的快递员会自动提醒,然后跟踪他们的包裹。
为了加快配送速度,该公司已经与愿意作为接送点的超市、便利店、学校和街角杂货店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以菜鸟驿站为品牌。截至年底,该公司已经建立了超过8万个社区驿站。
在海外,菜鸟物流已经在33个国家构建了当地的取货点网络,并在中国杭州、香港、吉隆坡、泰国芭堤雅、比利时、俄罗斯、迪拜等地建立区域枢纽。菜鸟物流正在创建一个枢纽和辐条模式,以提高全球交付的效率。
目前,没有任何竞争对手建立起接近于菜鸟物流的配置。
理论上来讲,亚马逊公司可以寻求与其网络相匹配,但亚马逊一直专注于自己动手的、资产驱动的方法,而且在日本和印度之外的亚洲业务有限。联邦快递和DHL也是如此,它们现在都在多个领域与菜鸟物流合作。
菜鸟物流的全球扩张吸引了更多竞争对手和外国政府的关注,它的崛起可能会遇到障碍。事实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阿里巴巴会计的调查在2016年就有披露,但至今仍未解决,其中心部分是菜鸟物流。此外,该公司对数据的关注也可能会因为各国对数据存储和传输的不同规定的扩散而受到干扰。
这类问题可能会放缓菜鸟物流的发展,但不会使其脱离发展之路。菜鸟物流扎根于阿里巴巴的零售和电商生态系统内,使其拥有数据优势,有可能颠覆全球的物流行业。它开始产生运营利润的事实也凸显了菜鸟物流正在组建的全球商业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