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杂志刊发了作者Yanzhong Huang的文章,分析了中国的疫苗外交方面的进展和挫折,并得出结论,中美之间的竞争也许是好事,可以让全世界更快的接种疫苗。

自冷战时期以来,疫苗一直在外交中占有一席之地。一个能够制造并向那些不幸的国家分发救命疫苗的国家,其投资回报是以软实力的形式出现的:威望,善意,或许还有一定程度的负债,甚至是敬畏。
今天,在这方面成果最显著的国家可能是中国。去年5月,中国领导人宣布,中国制造的新冠疫苗将成为“全球公益”。从那时起,中国高层官员向许多发展中国家承诺优先获得中国疫苗,中国外交部宣布,中国将向69个国家提供免费疫苗,并向另外28个国家实行商业出口。
中国的竞争对手担心,中国的疫苗接种到哪里,它的影响力就会跟随到哪里。但新冠疫苗接种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未知的领域,存在着后勤、科学、心理或地缘政治等各方面的障碍。
中国在这个迷宫中的路径既不明显也不确定,这个国家面临着来自俄罗斯和印度的激烈竞争。现在,美国也加入了公平分配疫苗的行列。中国还没有证明自己能够履行自己承担的角色,也没有证明自己能够赢得那些接受援助的国家的信任。

中国的利益
中国政府不喜欢“疫苗外交”这个词。据官方的新华社报道,中国认为将分发疫苗以扩大其全球政治影响力的暗示是“邪恶的”。相反,中国政府认为,“中国推进抗疫合作不谋求任何地缘政治目标,不考虑任何经济利益,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中国领导人进一步强调,在一场全球疫情中分发必要的物资,中国仅仅是尽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本分。中国可能会在疫苗上获得成功,但是在口罩上却失败了:去年春天,质量控制问题和拙劣的宣传使中国向发达国家提供医疗产品的努力蒙上了阴影。现在,中国希望向中低收入国家展示其在全球卫生领域的领导地位,并向这些国家分发疫苗。
中国政府肯定还有其他外交政策目标。中国于去年春天开始了疫苗开发项目,官方媒体明确表示,中国希望通过这些项目展示其技术实力和威权治理模式的优越性。一位中国病毒学家告诉国有媒体《环球时报》:“就技术而言,我们并不落后于美国。”另一位科学家强调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在集中力量完成大事方面,美国不是中国的对手。”
事实上,与美国不同,中国的疫苗开发是一个由国家高度主导的过程。中国政府同时推行了多种技术方法,包括灭活疫苗、mRNA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它动员至少22个研究所和公司从事17个疫苗开发项目。
直到去年夏天,中国在疫苗研发方面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早在2020年2月,它就开发出了一种疫苗,即Ad5-nCoV,并于3月16日开始了一期临床试验,并于5月底公布了试验结果。作为中国疫苗开发工作的代表人物,陈薇称赞这些成就“体现了我国的科技进步,体现了中国的大国形象和责任,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中国对人类的贡献。”
在这些崇高目标的背后,还隐藏着商业目标。长期以来,随着与健康卫生相关的援助的推进,中国制药企业扩大了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份额,并降低了成本。2020年3月,中国领导人明确将医疗用品运往海外与”健康丝绸之路”联系起来,如今“健康丝绸之路”已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前副主任梁晓峰曾公开呼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优先获得中国疫苗。
但机会不会仅此而已,在疫情之前,很少有中国制药企业获得世界卫生组织(WHO)向国际组织和捐赠基金提供医疗产品的预审资格,2019年,中国在联合国采购的医疗产品的总价值中所占份额仅为1.9%,而印度为21.9%。
中国媒体感叹,在155种经世卫组织预审合格的疫苗中,只有4种来自中国,而来自印度的有44种。事实上,印度制药公司生产的疫苗占全球销售的60%以上。
全球对新冠疫苗的巨大需求,以及富裕国家的“疫苗民族主义”,为中国打入印度和西方制药公司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市场创造了巨大机会。如果疫苗定价为每剂10美元,净利润率为40%,那么即使在中低收入国家占有15%的疫苗市场份额,总销售额也将达到108亿美元,中国经济将获得43.2亿美元的利润。事实上,中国疫苗的价格往往高于10美元。
席卷世界
中国在疫苗方面的努力似乎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成效。中国已经完成了四种疫苗的三期临床试验,并取得了积极的结果。与一些西方国家的疫苗不同,中国所有的疫苗都可以在普通冰箱温度下储存,这一因素使它们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有吸引力,因为这些国家往往没有冷冻的条件。由康希诺生物公司开发的一种中国疫苗,具有与强生公司相同的功效(66%),而且只需要注射一次。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发展中国家的精英们正在接受中国制造的疫苗。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包括智利、柬埔寨、秘鲁、塞尔维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印度尼西亚、土耳其、津巴布韦和塞舌尔,要么亲自欢迎中国疫苗的交付,要么公开接受了中国制造的疫苗的第一次注射。2月中旬,秘鲁外交部长阿斯泰特因插队接受国药集团的疫苗而辞职。
截至2月初,三家中国疫苗制造商(国药、科兴生物和康希诺)收到了超过5.72亿剂的海外订单,占全球合同中所有疫苗的近8%。在印度尼西亚,仅科兴制药就将提供近3.3亿剂疫苗,占总供应量的38%,这笔交易将为该公司带来约10亿美元的利润。截至2021年2月中旬,作为在国际市场上营销疫苗的后起之秀,中国已向海外运送了超过4600万剂疫苗或其活性成分。

不管中国政府是否喜欢这个词,疫苗外交正在为中国政府收获软实力的红利,并巩固其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关系。
阿尔及利亚外长布卡杜姆近日表示,阿尔及利亚感谢中国提供的疫苗援助,愿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公众对中国的疫苗感到自豪,将其视为中国在全球领导地位的明确标志。
一篇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的帖子称,“中国疫苗正在席卷全球”,一位中国知名学者曾自豪地写道,中国正在成为“世界抗击疫情的军火库”。就连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也在2月初承认,中国的疫苗外交对西方领导人和国家来说“有点羞愧”,因为事实证明,西方多边途径分发疫苗的方式效率较低。
担忧和竞争
中国的“疫苗外交”开了个好头,但北京中国政府仍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来自国外的严峻问题。特别是,中国疫苗的潜在消费者对中国能否兑现承诺以及其科学声明是否可信有着迫切的担忧。
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中国接受的来自中低收入国家的疫苗订单,已经超过了目前的能力。截至3月初,中国承诺的在海外疫苗数量是目前拥有的国内(5200万)数量的十倍多。据报道,中国在1月份的日生产能力仍只有一半(100万支)。中国需要为70%至80%的人口接种疫苗,才能达到群体免疫的目的。
但据经济学人信息社的数据,如果继续以目前的速度生产疫苗,到2022年年底,该国只能为60%的人口接种疫苗。尽管政府努力增加疫苗产量,但预计在2021年之前,产能的限制不会得到显著的缓解。事实上,中国的目标是在7月底之前为其40%的人口(5.6亿人)接种疫苗。
这一可能的缺口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向至少24个国家捐赠了疫苗,但与这些国家的人口相比,每个国家获得的疫苗数量非常少,通常在2万至30万之间。与此同时,中国推迟向巴西和土耳其等已订购疫苗的国家运送疫苗,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可能无法兑现承诺的担忧。
人们抱怨中国企业在公布三期临床试验中期结果时信息不透明,导致公众对疫苗安全性提出质疑,这与对疫苗交付的担忧相吻合。除康希诺公司的疫苗外,中国迄今为止几乎没有在60岁以上人群中进行过三期临床试验,也不能保证其疫苗在这一人群中的安全性。
功效则是另一个问题,科兴生物在巴西进行的疫苗试验的有效性略高于50%,远低于辉瑞和Moderna的疫苗。其他国家,如阿联酋、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亚的临床试验产生了更高的疗效,但结果并不一致,有关中国制造疫苗的信息披露进展缓慢,参差不齐。为了消除这些担忧,中国官方媒体和社交媒体发起了一场诋毁西方疫苗的错误的宣传活动,虽然这一行动增强了国内对中国疫苗的支持,但无助于提升中国的全球声誉。

今年1月,英国市场调查公司YouGov对17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9万人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发现,中国制造的疫苗是最不被看好的。公众对中国疫苗的怀疑已经蔓延到整个东南亚、南亚和非洲,这削弱了中国的软实力。
相比之下,俄罗斯在公布其3期临床试验数据方面更为坦率,因此受到的怀疑也较少。根据YouGov的调查,阿联酋是第一个接受中国开发疫苗的外国国家,但是,阿联酋人对俄罗斯或印度开发的疫苗更有信心。即使在与中国合作开发疫苗的墨西哥和印度尼西亚,人们也更喜欢俄罗斯生产的疫苗,而不是中国生产的疫苗。
由于这些原因,中国的疫苗外交并不是完全开放的。相反,中国疫苗必须与印度、俄罗斯和美国的疫苗竞争。2月初Central Asia Barometer Survey公布的的调查发现,52%的哈萨克斯坦人, 58%的乌兹别克斯坦人和76%的吉尔吉斯斯坦人认为,俄罗斯是最能够帮助他们的国家, 20%的哈萨克斯坦人、14%的乌兹别克斯坦人和8%的吉尔吉斯斯坦人认为,中国是最能帮助他们的国家。
鉴于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已经延伸至印度认为属于它的势力范围,印度有特别强烈的动机通过向邻国提供急需的疫苗,来牵制中国的地缘政治影响力,这些邻居包括尼泊尔(100万剂),孟加拉国(200万剂)、斯里兰卡(50万剂),不丹(15万剂)、马尔代夫(10万剂)、缅甸(150万剂),阿富汗(50万剂),和塞舌尔(5万剂)。该地区唯一没有接受印度疫苗的国家是它的主要竞争对手巴基斯坦,中国承诺向巴基斯坦提供120万剂疫苗。
印度的慷慨凸显了中国疫苗外交在印度战略后院的局限性:迄今为止,中国只向尼泊尔捐赠了50万剂,向斯里兰卡捐赠了30万剂,向缅甸捐赠了30万剂。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的疫苗捐赠是所有“一带一路”国家中最多的,但覆盖范围也不超过该国人口的0.6%。
接受中国慷慨援助的人知道,中国的疫苗外交不是一条单行道,疫苗可能会以影响力为代价。这些国家在与中国政府打交道时都有自己的理性考量。许多国家寻求疫苗供应的多样化。有些国家乐于看到中国和它的竞争对手在提供疫苗方面展开竞争。
拥有9.8万人口的塞舌尔接受了10万剂中国或印度生产的疫苗。得益于“疫苗外交”竞争,这个岛国现在在人口接种比例上排名世界第二。虽然中国承诺可以优先提供中国疫苗,但是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的越南,还是成了第一个从俄罗斯订购大量疫苗的国家。为了对冲中国的影响力,避免公众对依赖中国疫苗的批评,这种想法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另外两个在南海与中国有重叠主张的东南亚国家,在向中国购买疫苗后,又从印度、俄罗斯和美国等其他国家获得疫苗的行为。
这样的多元化对不放心中国的邻国有很大的意义,但它却挫败了北京“疫苗外交”的目的。中国向东南亚承诺了2.5亿剂,占全球承诺总剂量的44%。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向印度尼西亚运送了1800万剂疫苗,占海外运输的所有疫苗和活性成分的40%。
根据2020年11月18日至2021年1月10日对东南亚10个国家的意见领袖、政策制定者和思想领袖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国被列为该地区抗击新冠的第一大援助国。不过,只有16.5%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该地区最值得信赖的援助者,相比之下,分别有19.8%和48.3%的受访者认为最值得信赖的国家是印度和美国。
事实上,在2020年至2021年期间,对中国的信任度实际上有所下降,该地区精英中视中国为东南亚最重要战略角色的比例也有所下降。
美国回归
在前总统特朗普的领导下,美国选择不考虑提供疫苗援助可能会获得的软实力。相反,华盛顿走了民族主义路线,选择退出COVAX全球疫苗获取机制,拒绝在国际上提供疫苗援助,甚至拒绝向其盟友提供援助。
华盛顿的退出提高了中国疫苗外交的边际效益。如果来自美国的高质量疫苗更容易获得,中低收入国家的决策者可能就不会忽视中国疫苗的功效和透明度问题。中国填补了华盛顿留下的领导空缺。

但美国并没有让这一领域长期处于竞争空白的状态。美国利用先进的mRNA技术迅速开发出了有效疫苗,这标志着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强国。在特朗普政府任期接近尾声时,美国开始对全球疫苗分销表现出兴趣,于2020年12月批准了向疫苗联盟Gavi 提供40亿美元的承诺。
在美国总统拜登的领导下,美国推出了一项国内疫苗接种计划,这可能会使美国先于中国获得群体免疫力,从而使美国在控制流行病方面发挥领导作用。通过加入COVAX,拜登政府进一步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息,即美国重新成为全球卫生强国。据报道,美国现在已经开始与印度、澳大利亚和日本就向亚洲提供疫苗展开讨论,目的正是为了与中国的疫苗外交抗衡。
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领导人,渴望看到美国在全球疫苗分发和管理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通过这样行为,美国将不可避免地削弱中国通过分发疫苗而获得的影响力。
但到目前为止,这种竞争最好的结果是让这两个国家共同努力,让所有人更公平地获得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