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中国民营航天公司称已用传统导弹十分之一的成本量产高超音速导弹,演示动画中导弹直奔日本

据南华早报报道,一家中国民营航天公司成为全球首个实现低成本、高性能高超音速导弹量产的企业,这预示着中国的军事技术和国防工业格局或将发生深刻变革。

周二,总部位于北京的北京凌空天行科技在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发布了一段视频,展示了YKJ-1000高超音速导弹在飞行中命中沙漠靶场实景目标的画面。

虽为民营公司,但中国媒体报道中,提及公司“核心团队参与过国家重大高超音速研究项目”,具备“从概念设计、仿真验证到飞行试验”的经验,并与若干国有航空航天公司、科研院所、高校存在合作关系。

一名公司代表表示,导弹已经进入量产阶段,成本仅为传统导弹的十分之一。导弹射程在500至1300公里之间,飞行速度达到马赫5至7,并可持续动力飞行6分钟。

导弹的发射平台设计成类似标准集装箱的外观。视频显示,导弹通过卡车运送至沙漠发射地点,随后自动从四个角落伸出稳定支架完成部署。

动画画面显示,这款导弹能够在飞行过程中识别目标并自主规避威胁,这意味着其具备突破航母战斗群或防空系统等防御体系的能力。

实拍画面中,导弹在陡直俯冲后准确命中地面目标。

视频末尾,动画展示了8枚导弹编队飞向日本,地图上标注了多个打击点,强调了这款武器的作战半径和协同打击能力。

公司代表表示,这款导弹“不需要专用发射车,可从包括海上在内的移动平台发射”,“专为对敌方纵深高价值目标的快速精确打击而设计,同时具备使用高分辨率传感器和实时数据传输技术的高速侦察能力。”

美国方面在高超音速导弹领域已投入数十年时间和数百亿美元,由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等大型防务公司主导,目前才刚刚接近初步具备高超音速能力。

而中国民营公司如今已能批量生产军用级高超音速系统,或许意味着中国正进入一个武器装备可像无人机、电动车一样大规模制造的新时代。

YKJ-1000的设计与公司此前推出的云行系列飞行器相似,采用上方波乘体结构,内置火箭发动机,下方则为传统助推器的圆筒形结构。

凌空天行科技表示,其核心使命是将先进装备变得价格可控、实现广泛应用。

该公司代表称,凌空天行已建立起覆盖空气动力学、控制系统、热防护、推进系统等在内的独立技术链,并取得了相关军工认证。

在YKJ-1000基础型号已经实现量产的基础上,公司正专注开发具备人工智能和集群协同能力的智能化版本。

中国武器研发历来由国有企业或科研机构主导,此次发射可能意味着民营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参与正逐步扩大。借助强大的生产能力,民营企业的参与有望显著加快中国军工装备的产出速度,这也解释了导弹成本低廉的原因。

这位代表表示,凌空天行科技“致力于将先进装备从‘奢侈品’变为普及化的产品”,“通过采用汽车级芯片、借助现成的汽车生产线、使用民用建筑材料,我们将项目成本压缩至传统计划的十分之一。”

11月1日,这家公司在社交媒体发布文章阐述其企业愿景。文章指出,全球防御体系正从“周期长、成本高、专业性强”向“低成本、大规模、自主智能”转型。

文章认为,未来战争将不再依赖一两种昂贵平台,而将依靠“蜂群”式作战,即由大量低成本、自主运行系统组成的智能集群。

文章称,凌空天行在该领域已具备坚实基础,公司已建立基于人工智能驱动的生产平台,并将自己与美国“新防务”公司如Palantir Technologies和Anduril Industries相提并论,“依托高超音速测试数据库、软件算法、集成供应链,以及100多次成功交付的经验,我们正从研发服务迈向完整导弹系统的规模化生产。”

此外,公司也在研发一款可持续飞行超马赫5的民用飞行器,目标是在一小时内实现全球到达。计划在2027年进行试飞,2030年完成全尺寸飞行器的飞行测试。

[yar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