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发在Politico杂志,作者卡尔·马蒂森是 POLITICO 欧洲的高级气候记者。

握住变速杆,旋转,然后悄无声息地滑入坑洼不平的街道。
这辆涂着“凯匹林纳(“凯匹林纳”(源自巴西的经典鸡尾酒,是巴西的国饮)”色的纯电动汽车,体现了巴西等大型发展中经济体在联合国气候大会COP30上展现出的希望与信心,同时也引发了西方世界的焦虑与愤怒。
我试驾了比亚迪在巴西最受欢迎的车型Dolphin Mini。这款车的中控台设计简洁,旋钮粗大,配有可旋转的显示屏。
整体风格现代而实用,价格不到12万巴西雷亚尔(约合22,500美元),对于不断壮大的专业人士群体颇具吸引力——这正是比亚迪在巴西的目标市场,哪怕是在全国最贫困的地区。
除了美国以外,世界各国政府齐聚巴西,这种场面揭示出:气候变化应对行动的高昂代价所引发的悲观情绪,是典型的西方现象。对于许多出席大会的国家来说,无论是作为买家还是卖家,这都是一个时代性的机遇。
长期被结构性经济问题拖累的国家——如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正因为应对全球变暖而发展出的技术,获得新的能源、投资、就业机会以及便宜、清洁的消费品。
中国是这一趋势中最大的受益者。北京正扩大其在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建立新技术市场,同时也在动摇西方旧有强权,引发特朗普对气候行动不过是“中国世纪”幌子的指责。
不过,约布森·马谢杜对此毫不在意。11月11日,在COP30会议于亚马孙城市贝伦开幕次日,我与马谢杜(比亚迪负责巴西北部地区的市场营销经理,一位纹身满身的男子)一起开车兜风。
他正在筹备第二天新展厅的盛大开幕活动。比亚迪目前在贝伦的展厅不到两年前才开业,但地方已经不够了。不远处就是一座全玻璃外墙的新大楼,规模足以与贝伦汽车销售区的美、日、欧车企比肩。
“比亚迪在巴西正试图营造一种热闹的氛围。”马谢杜说。
混凝土尚未干透,工人正铺设销售广场上大片区域的地砖。但宾客已在路上,是时候卖车了。
自2022年在圣保罗开设第一家展厅以来,中国最大车企比亚迪已在巴西开设200多家门店,销售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
马谢杜透露,在帕拉州这个由农田和雨林主导的广袤地区,比亚迪明年计划再开设四个新展厅。
11月,公司已在巴西第一家工厂开始生产,工厂建在一家前福特工厂的旧址上。
在马谢杜管理的展厅里,平日里每天能卖出两到三辆车。到了周六,他会请来DJ播放音乐,还准备食物,打造所谓的“比亚迪体验”,销量常常突破两位数。
比亚迪——以“Build Your Dreams”为宣传口号,仅用两年时间就成为巴西销量领先的品牌之一。
比亚迪在巴西的迅速崛起,是世界格局快速变化的象征。在过去150多年里,世界能源体系一直被化石燃料主导。而如今,清洁能源和电气化已成为新的竞争者。
“这是一次具有深远历史和政治意义的转变。”法国哲学家皮埃尔·沙博尼耶说。他在新书《走向战争生态学》中探讨了这一新范式。“这意味着权力、影响力、地位、安全可以不再依赖于化石燃料来构建。”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化石燃料生产国,绿色能源的崛起,对美国的经济实力及其全球主导地位构成威胁。
更令美国不安的是,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主导地位遥遥领先。特朗普政府曾试图通过劝说其他国家不要发展绿色能源,来缓解这种威胁。
“气候与地缘政治,其实是一体两面。”沙博尼耶说。
对巴西来说,这个新世界提供了“脚踏两条船”的机会。中国是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但美国仍是巴西最大的投资来源国。巴西官员正试图缓解与白宫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些紧张关系源于巴西前总统、特朗普盟友雅伊尔·博索纳罗因在2023年发动“1月6日式政变”而被判入狱。
“非常明确,我们不想选边站队。我们真心希望同时与中美做生意,与双方保持良好关系。”一位接近卢拉政府的巴西官员表示,他因未获授权公开发言而要求匿名。
另一方面,与中国合作的好处显而易见。建设本地工厂是巴西吸纳中国在全球清洁能源野心中的关键策略。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净零工业政策实验室联合主任蒂姆·萨海表示,早在中国带着电动车进入巴西之前,这个拥有2.13亿人口的国家就已对欧洲和美国企业提出要求:想进入市场,就必须在巴西本地生产,“这是巴西的经验模式,其他国家如果想实现绿色发展目标,也该效仿。”
发展本地清洁能源制造业,不仅可以创造就业机会,还能积累技术和技能。另一家大型中国车企长城汽车,今年也在巴西开设了新工厂。中国风电制造商金风科技也正在扩大在巴西的业务。
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制造商因遭受严重亏损而陆续撤离,有媒体将原因归咎于高昂的税费、劳动力和物流成本。
“他们关闭了那些大型工厂,”那位巴西官员说,“导致大规模失业。而现在,中国人愿意来这里建电动车大厂,总统卢拉全力支持,因为这些企业推动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通常还选址在巴西贫困地区。”
其他国家也在抓住这次机会。根据萨海共同撰写的一份报告,自2022年以来,中国企业已宣布计划在境外投资至少2270亿美元用于绿色制造项目。
研究者指出,这个惊人数字在规模上可与美国战后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媲美,甚至更为雄心勃勃:中国正试图重塑全球能源体系。
而绿色能源带来的好处远超就业。来自太阳能面板的廉价清洁能源,可帮助更多人,特别是偏远地区居民,获得电力。同时还可以建立新的工业中心,使那些曾专注于资源开采的国家,转向附加值更高、在某些情况下也更环保的产业。
中国企业在印度尼西亚和匈牙利投入电池项目,在海湾国家则投资太阳能和绿色氢能制造。在巴基斯坦,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引发的天然气价格危机,意外推动了一场太阳能热潮,中国制造的面板遍布全国各地的工厂屋顶和民宅。
在COP30开幕当天,负责主持会议的巴西外交官安德烈·阿兰哈·科雷亚·多·拉戈称赞中国,“让这些转型所需的重要设备大幅降价。如果现在太阳能面板的价格比几年前便宜了90%,那么更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就能买得起。实现目标所需的资源也就更少。”
美国正尽力对抗这些变化。比亚迪在墨西哥和巴西的不同命运,反映出美国如何利用影响力。
墨西哥曾是比亚迪最大的海外市场,这得益于自由的贸易政策。然而在特朗普政府施压下,墨西哥于9月宣布对中国汽车征收50%的关税。一项原计划在墨西哥建设比亚迪工厂的项目也陷入停滞。
“汽车行业成了这些超级大国在墨西哥竞争的主战场。”蒙特雷市EGADE商学院的能源学教授罗兰多·富恩特斯说。
与此同时,欧洲正处于两难之中,清洁产业的现实与巴西完全不同。尽管欧洲并未像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那样鼓吹化石燃料,但关于气候的讨论已被裹挟进更大的叙事中——工业衰退、高能源价格,以及欧洲在全球工业中的地位不断下滑的焦虑。
欧盟对自身清洁能源产业的处境深感担忧,过去几年在市场份额和整个行业上都被中国超越。处于困境中的汽车制造商们忧心忡忡,面对中国电动车大量涌入,欧盟已提高关税。
但这种做法也有代价。
对中国电动车设立贸易壁垒,以保护本土企业,会使减排变得更加昂贵。
“从气候角度看,”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气候中心主任李硕说,“全球进展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是某些国家决定不使用那些廉价且触手可及的清洁技术。”
而在巴西,气候变化的故事至少还有一部分是希望。
比亚迪Dolphin的试驾行程很短。马谢杜还得回去准备开幕活动。
我问他,近期与美国在文化和政治上的紧张关系,是否让巴西人对中国汽车更有好感。
他感到困惑。他说,巴西人根本不在意这些。人们依旧喜欢“令人安心”的美国品牌,比如雪佛兰和福特,“因为巴西人有种‘杂种综合征’”——一种用来自嘲的说法,形容巴西人觉得自己不如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但今天,这种观念正在改变。”
展厅里响起了法兰克·辛纳屈的《纽约,纽约》。这是特朗普最爱的歌曲之一,但除此之外,这里恐怕没什么会让他满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