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发在纽约时报,作者玛拉·盖伊是《纽约时报》评论版的专职撰稿人,主要撰写有关全国各地以及纽约市的政治新闻。

佐赫兰·曼达尼周五造访白宫,特朗普热情欢迎的程度,甚至超过了他今年在民主党内部某些权力圈层中所获得的支持。
这场会面成为一场彻头彻尾的美式政治超现实体验。
会面是曼达尼主动提出的。竞选期间,特朗普曾称他为“共产主义者”,并威胁要向纽约市派遣国民警卫队。然而,在这次会面中,特朗普却表现出极大热情,对这位新任市长当选人盛赞有加。
这一幕生动体现了曼达尼敏锐的政治直觉,以及在必要时连政治对手也能打动的能力。
这是他与特朗普的共同点。
“我支持你。”当曼达尼被质疑为何不选择火车而是乘飞机前往华盛顿时,特朗普出面为他辩护,称他是“理性的人”。
在椭圆形办公室里,这位民主社会主义者与这位保守派总统开始讨论他们的一致主张:建造更多住房、降低犯罪率,以及他们对纽约市的共同热爱。
“这场会面真的让我感到意外。”特朗普说,“我希望帮他,而不是阻碍他。会是大力支持,因为我希望纽约市变得伟大。”
曼达尼站在他身边,面带微笑。
自当选以来,这位34岁的市长当选人再次让困惑的建制派感到意外,他展现出鲜明的政治务实精神和策略眼光。
曼达尼在早期的政治布局中显示出,他愿意冒险,愿意与政治对手结盟,也愿意让自己最坚定的支持者失望,只要这些决定有助于推进他的雄心议程。
其中一项引发关注的选择,是他决定保留现任警察局长杰西卡·蒂施,这一决定也得到了特朗普的称赞。
蒂施是一名中间派,反对纽约州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保释改革,在治安问题上的立场也偏右,远远超过曼达尼核心支持者的倾向。
“她是我家里一些人的好朋友。”特朗普这样评价她。
在蒂施任期内,纽约市犯罪率普遍下降,所以深受商界和建制派人物欢迎,许多人力挺她继续任职。
看来,纽约历任市长给予警察系统高度自治的传统将延续下去。
而在纽约,曼达尼已经在国会选区选战中发挥影响。
他私下鼓励纽约市主计长布拉德·兰德挑战民主党众议员丹·戈德曼(纽约第十选区),同时又公开劝阻市议员奇·奥塞——一位与他同属民主社会主义者的盟友,不要挑战众议院少数党领袖、布鲁克林选区的哈基姆·杰弗里斯。
无论曼达尼还会给纽约带来什么变化,至少目前,他似乎无意激怒众议院民主党高层。
选后第二天,曼达尼宣布他的过渡团队大多由历届市政府老将组成。五名首批任命中有四人曾在其他市长任内任职。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人并非体制外人士,也不是20多岁的年轻社会主义者,而是精通纽约政治、擅长管理市政体系的资深人物。
唯一的例外是莉娜·可汗,她曾在拜登政府担任联邦贸易委员会主席。在FTC任内,她因积极对亚马逊和Meta等科技巨头提起反垄断诉讼而受到瞩目,也因此被商界不少人敌视。
11月10日,曼达尼任命迪恩·富勒汉为第一副市长。富勒汉并非政坛新面孔,早在卡特政府时期就已从政。他是比尔·白思豪任内的第一副市长,曾主导市府预算办公室,还推动了全民学前教育,这是个颇具分量的任命。
在这个新政府中,许多高级幕僚都只有30出头,因此拥有资深背景的人将非常关键。
“重要的是要在变革型领导与事务型管理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詹妮弗·琼斯·奥斯汀说,她曾是白思豪2013年过渡团队的负责人之一。
不过,曼达尼团队的年轻化程度,连很多千禧一代的民主党策略师都感到震惊,他们过去习惯与年过半百的候选人和幕僚打交道。
“我每天都需要查Gen Z词典才能跟得上。”过渡团队发言人莫妮卡·克莱因说(她自己36岁)
克莱因表示,自11月4日选举以来,已有超过6.2万人申请加入曼达尼政府,申请者的平均年龄为28岁。这不仅体现出曼达尼的吸引力,也反映出他支持者中许多年轻人面临的经济困境。20至24岁美国青年的失业率超过9%。
接下来,曼达尼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如何在左右两端之间维持平衡。
尽管他伸出橄榄枝、做出妥协,但没有迹象显示他要放弃自己鲜明的左翼议程。他的幕僚任命也并非完全体制化。他的幕僚长兼最亲密助手艾尔·比斯高德-丘奇,不仅与他在理念上高度一致,也是民主社会主义者,年龄也和他一样是34岁。
选后第二天,从上东区的惊慌到布鲁克林的进步派社群,整个纽约市对未来都充满不确定。然而几天之内,曼达尼不断拓展基本盘之外的关系,也清晰传递出一个信号:他打算充分享受体制内部带来的红利。
只要这条非传统路线能服务于他对纽约市和工薪阶层作出的宏大承诺,挑战常规或许正是曼达尼的制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