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发在纽约时报,作者拉什·多西是多希是乔治城大学助理教授、外交关系协会高级研究员、《长期博弈:中国取代美国秩序的大国战略》一书作者。他曾在拜登政府担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与台湾事务副高级主任。

在大国博弈中,总有一些关键时刻让人感觉地壳正在移动。最近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釜山举行的峰会,就是这样的转折点。
两位领导人于10月30日的会晤中同意暂停特朗普今年发动的贸易战。但这次会议的真正看点,不是在韩国釜山达成的这项含糊的停火协议,而是中国如今能以真正对等的身份与美国抗衡的明确信号。
中国承受了美国经济压力的全部冲击,并以更大的反击成功回击,利用其对全球供应链,尤其是稀土和磁体的主导地位,对美国进行反制。
在经历数十年去工业化之后,美国准备不足,无法作出回应。
未来历史学家若要研究中国成为美国地缘政治对手的确切时点,可能会指向特朗普那场考虑不周的贸易战的结局。
现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刻。
美国正处于一段被两党战略人士视为决定性十年的中期,这十年将决定美国是否能够在经济、技术和军事领域不落后于中国。特朗普团队正急于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重塑贸易平衡、重建国防工业基础。
但这次峰会的结果,反而可能削弱这些目标。
特朗普将会晤定位为美中“G2”关系,这贬低了盟友的重要性——而美国正需要这些盟友在国内推动再工业化、在国外制衡中国。
更严重的是,特朗普向北京展示了中国的胁迫工具确实有效,可能鼓励中国更频繁地施压,甚至变相获得对“美国优先”议程的否决权。
本来不会发生这些事儿。
前往釜山之路始于特朗普的无谓挑衅。今年2月,他重新点燃其第一任期开始的贸易战,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最终税率超过140%。
但他未事先评估美国自身的脆弱性,也未强化供应链。相比之下,北京自2018年特朗普首次加征关税以来,一直为这一刻做准备。
被逼入墙角后,习近平动用了“破局工具”。4月,他叫停向美国出口稀土和磁体——这些材料对汽车、导弹等关键产品至关重要,超过了他在拜登任内所做的任何威胁。
虽然这种行动存在被进一步报复的风险,但习近平赌特朗普会退让,事实证明他是对的。5月,特朗普大幅下调关税,并寻求降温。
中国在10月再次使用稀土武器,并大幅升级手段。以美国新实施出口管制为由,北京宣布了一项全球性的许可制度,不仅要求外国企业购买中国稀土需获中国批准,甚至使用了中国稀土制成品的出口也需获得许可。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升级,远超华盛顿以往的任何尝试,几乎等同于对美国和全球制造业的“卡脖子”。
特朗普团队原本准备了激烈的反制措施——包括新的芯片管控和金融制裁,这些可能迫使北京重新评估其胁迫策略。但特朗普最终退缩,搁置这些选项,重回他熟悉的关税手段。
然而,此时的关税已毫无威慑力,因为他在春季已为应对稀土禁令而削减关税。到两国领导人在釜山会晤时,特朗普此前的强硬态度荡然无存,选择再次降温,并作出更多让步。
事后来看,特朗普不仅暴露了美国意志的极限,还让美国的处境比贸易战前更加糟糕。
虽然北京已恢复进口美国大豆——美国对华的主要出口产品之一,但进口量低于以往。中国暂缓实施稀土出口许可制度一年,但对其未来可能启用这一制度的担忧。已导致特朗普政府暂停对与中国有关企业的新出口限制。
中国还承诺打击芬太尼前体的生产,作为交换获得10%的关税减免,其关税水平接近美国对盟友的标准,削弱了美国企业将供应链转移至中国以外国家的动机。
特朗普对华政策的失败影响,远超贸易本身。美国盟友可能因此质疑,当美国连自身都无法捍卫时,是否还能指望这国家站出来支持他人。
北京可能因此更大胆地测试美国在台湾等问题上的立场。毕竟,中国还掌握着其他可以武器化的卡点,比如对众多关键药物(包括抗生素)原料的控制权。
许多将领都晚学了一课:冬天不应贸然入侵俄罗斯。与之对应的经济经验也应清晰明了:在削弱自身脆弱性前,不应对你最重要的进口来源国发动贸易战。
特朗普将政治表演误当战略,不仅错判了习近平,也低估了美国对已失控供应链的依赖,低估了他反复忽视的盟友的重要性,因此在与中国的较量中节节败退。
国家力量的建设和运用,是极其严肃的事务。光靠虚张声势远远不够,需要耐心、毅力、规划,以及分辨该战斗还是该退让的纪律。
中国在还不具备实力时就明白这一点,几十年来持续积蓄力量,避免过早示强。而特朗普,一直把美国的领导地位视为理所当然,现在才学到了这一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