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特朗普本月宣布,美国将以“平等原则”重启,暗指莫斯科和北京正在秘密进行核试验,并表示美国将恢复上世纪90年代初被废弃的相关项目。

这一表态在全球核大国之间引发混乱,也重新唤起了冷战时期军备竞赛的记忆。
莫斯科迅速响应,呼吁提出恢复核武器试验项目的相关方案,而北京则基本保持沉默。但在中国西部的荒漠地区,中国人民解放军早已在为类似威胁做准备。
卫星图像和专家分析显示,在中国远西的新疆,中国正在快速扩建一个核试验场,中国1964年首次原子弹试验就在这里进行。
中国军方正在悄然开掘新的隧道、挖设爆炸舱室并建设支持设施,研究人员认为这些迹象表明,中国正在为核试验做准备。
尽管中国核项目仍落后于俄罗斯和美国多年,分析人士认为,正是这种差距,可能推动了中国对试验设施的扩建。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赵通表示:“鉴于中国进行的核试验次数最少,可供参考的实证数据也最少……中国可能确实需要开展更多实验,无论是亚临界试验,还是非常低当量的超临界试验,以便更深入了解核武器。”
中国正努力扩大核武库,目前为全球第三大核武国家,这一进程背后反映出习近平推动的更宏大战略:到2030年实现军队现代化,并在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赵通表示:“中国日益关注如何掌控地区层面的核升级……中国确实有动力发展低当量核弹头,这种需求可能也是进行试验准备的一部分。”
今年10月下旬,在第二任期内与习近平首次面对面会晤前几分钟,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发文警告称,中国将在五年内与美国在核弹头数量上“持平”,但分析人士认为这种说法并不现实。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独立分析,中国目前约拥有600枚核弹头,预计到2030年将增加至约1,000枚,仍远低于美国目前估计的3,700枚库存。
1996年签署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禁止一切核爆炸,这一条约促进了全球不扩散共识,但至今中国和美国仍未批准,而俄罗斯则已于2023年退出。
条约允许包括计算机模拟和亚临界试验在内的多种实验形式,即使用钚或铀等裂变材料,但不引发爆炸性核链式反应。
美国国务院早在2020年就曾表达担忧,认为中国可能违反条约,进行“低当量”核试验。这类地下小当量核爆炸非常难以探测。
对于特朗普有关美国将重启核试验的言论,中国外交部作出简短回应,否认中国进行任何超出条约规范的核试验。

发言人毛宁表示,中国“坚持暂停核试验的承诺”,并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
中国的核项目高度保密,外界对其发展进展所知甚少,只有极少数西方专家曾到访中国偏远地区的设施。但在新疆的罗布泊——中国首次核试验的地点、也被外界类比为美国内华达核试验场,追踪此地动态的分析人士称,这里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中国军方正建设可支撑更大规模或更频繁核试验的基础设施。
自2020年以来,这一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激增,包括在沙漠中垂直钻探的两个大型深孔。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是为更高当量核爆炸而专门准备的竖井。
“AllSource Analysis”公司副总裁芮尼·巴比亚兹长期进行地理空间分析,他表示:“综合来看,过去五年内,罗布泊核试验场的基础设施和整体核试验能力,都出现了显著扩张。”
他指出,这些试验场的钻探工作自2021年开始,至2025年持续进行,期间还扩建了周边的支援区域和电力设施,并观察到大量重型车辆活动。
新建设施位于中国早期用于核试验的垂直井东侧,而那条井曾是中国在1996年《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签署前进行核爆的主要地点。
此外,在罗布泊试验场北缘,一些横向隧道也正在施工,可能用于支持小当量核试验。今年1月拍摄的卫星图像显示,隧道中有大量土方被挖出。
巴比亚兹解释说:“历史上,横向隧道通常用于进行低当量核武器试验,一般在10千吨以下。而垂直井则用于当量更高的核爆试验。”
2025年1月,分析人士发现新挖出的隧道土壤,这些隧道很可能专为小当量核武器试验而设计。
试验场上还出现了新修道路和支援建筑。

过去两年内,试验场核心区域——中央指挥设施也有大量建设活动,包括新建筑物投入使用和交通流量增加。
五角大楼在2024年的一份中国军事建设报告中指出,北京“可能正准备将罗布泊核试验场改为全年运行”,并对在核试验活动上的不透明表示担忧,称这引发了人们对中国是否遵守美国所主张的“零当量”核试验标准的质疑。
报告还提到,中国似乎正在迅速扩张导弹力量和核材料项目。
本月,在特朗普称中俄正秘密进行核试验之后,中情局局长拉特克利夫在X平台发文,似乎证实了这一说法。
不过,包括巴比亚兹在内的多位分析人士提醒,尽管中国核试验设施规模显著扩大,但这并不必然意味着中国意图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
赵通表示:“在操作层面上,总会有人问,这种扩建是否意味着中国在未来冲突中会更倾向于主动使用核武器。我认为未必。”
他说随着中国在常规战争能力,尤其是在西太平洋方向的增强,对核威慑的依赖可能会下降,核武器的国家安全优先级可能会随之降低。
北京一贯重申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并在2019年国防白皮书中表示,支持最终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
文件强调,中国“不会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将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所需的最低水平”。
尽管中国公开表态支持无核化,但多次拒绝与美国官员就此展开对话,相关外交渠道也一直非常脆弱。
去年7月,由于美方持续对台军售,北京中断了与美国在防扩散问题上的谈判。
最近一次是在今年9月,北京明确表示不会参与与美俄之间的无核化谈判。中国外交部称,这种安排“既不合理,也不现实”。
麻省理工学院核安全政策中心高级研究员、拜登政府时期国家安全委员会军控与防扩散事务前高级主任普拉奈·瓦迪表示:“公开场合中,中国的立场是,我们的核武库规模还很小,美国和俄罗斯是另一个层级的国家,他们得先降到我们的水平,我们才愿意坐下来谈。我认为,中国一贯在核武库问题上保持不透明,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强化自身威慑。中国知道,对美国来说,这种不透明会引发顾虑或迟疑,他们认为这对中国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