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报道说,在过去三个月里,电影公司在北美院线上映了25部剧情片和喜剧片,不少影片宣传声势浩大,也获得不少影评人力挺,还有明星阵容加持。

但按好莱坞传统的评判标准来看,没有一部真正成为票房热门。一些影片放映时空无一人。
比如由朱莉娅·罗伯茨主演的《狩猎之后》,悉尼·斯威尼主演的《克里斯蒂》,以及詹妮弗·劳伦斯和罗伯特·帕丁森参演的《去死吧我的爱》。
新书《如何在好莱坞成功》的作者凯文·戈茨表示,如今要想让剧情片或喜剧片在电影院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事件级”地位,要足够突出、特别。
他接着说,“这不是一个阶段,而是一种无法逆转的演变”。
这类影片的失利,使得本就困难重重的好莱坞雪上加霜。今年夏季档主要以幻想类和科幻续集为主,观影人数是1981年以来最低,疫情期间除外(已按通胀调整)。
票房成绩通常与影片制作成本挂钩,但从历史上看,好莱坞一直以总票房达到5000万美元作为剧情片或喜剧片“广为观看”的标准。
以此衡量,朱莉娅·罗伯茨主演的《猎杀之后》堪称灾难。这部影片讲述一位大学教授对抗“取消文化”的故事,制作成本估计为7000万美元,上映一个月在美国和加拿大仅收入330万美元。
《蜘蛛女之吻》由詹妮弗·洛佩兹和迭戈·卢纳主演,成本约3000万美元,一个月内票房仅为160万美元。
系列影片依然保持一定表现。《铁血战士:荒原猎杀》是这个38年系列的第九部,上周末票房达4000万美元,比分析师预测高出约30%。
这部影片的制作成本为1.05亿美元。恐怖片如《武器》,以及日本动画片如《鬼灭之刃|无尽城篇》。也吸引了大量观众。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执导的《一战再战》,是一部带有喜剧元素的动作片,上映七周后票房达到7000万美元。
尽管如此,整体票房仍然疲软。美国和加拿大的影院10月总票房为4.45亿美元,是有记录以来最低水平(不包括2020年疫情关闭影院的年份,且已按通胀调整)。
相比之下,2019年10月的票房为调整后约10亿美元。
剧情片和喜剧片不是早就遇冷了吗?确实如此。不同的是,现在失利的影片数量大增,而且参演明星众多。
过去三个月,玛格特·罗比、科林·法瑞尔、道恩·强森、朱莉娅·罗伯茨、查宁·塔图姆、詹妮弗·洛佩兹、奥斯汀·巴特勒、基努·里维斯、詹妮弗·劳伦斯、罗伯特·帕丁森、艾玛·斯通、悉尼·斯威尼和罗素·克劳等人主演的影片都不同程度地未能吸引观众。
娱乐媒体Variety的首席影评人欧文·格雷伯曼上周写道:“情况已经开始严重到看起来像是市场彻底塌陷。”
疫情期间,好莱坞基本终结了影院独家放映90天的传统窗口期。许多影片上映仅17天后就可以在数字平台租赁或购买。
这大大削弱了观众走进电影院的动力,尤其是剧情片和喜剧片,在家里的电视上观看也完全没问题。
对此感到失望的影院运营方,近来试图说服电影公司将独占窗口期从17天延长到45天左右。但至今未取得进展,双方仍在磋商中。
各方互相指责。有人怪观众。美国人总抱怨超级英雄续集和高预算幻想片泛滥成灾。但当一大批剧情片上映时,他们又选择视而不见。
有人怪新闻媒体太快下结论。媒体关注首周末票房表现,导致很多影片还没来得及被市场接纳就被判了死刑。
还有人怪电影院票价上涨,以及影片开场前的广告和预告片太多,让观众厌烦。
影片质量重要吗?看起来并不明显。
讲述一名女性逐渐陷入疯狂的《去死吧我的爱》赢得影评人一致好评,但上周末首映只排第八名,北美票房约280万美元。流媒体平台Mubi以2400万美元购得这部片的发行权。
《无处释放我》获得多数正面评价,但北美票房仅2100万美元,制作成本为5500万美元。
基努·里维斯主演的喜剧片《废柴天使》,口碑也不错,成本约3000万美元,但上映近一个月仅收入1630万美元。
这类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暴蜂尼亞》、《粉碎机》。
这些票房惨淡的影片是否可能在流媒体平台翻盘?可能,尤其是如果它们获得金球奖或奥斯卡奖提名关注。
这也是一些电影公司认为,票房数据(至少对某些类型的影片来说)已不再是衡量成败或利润的有效指标的原因。但讽刺的是,这些公司往往又不愿公开数字平台的收入数据。
既然剧情片票房这么差,电影公司为何还要拍?
问题在于,可能不久之后他们就不拍了。如今很多此类影片都来自独立发行公司,而这些公司即便在市场景气时生存也是个问题。
此外,直接跳过院线上映的影片,无法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电影公司仍非常希望保住这个资格。
而且,在这个充满赌性的好莱坞,人们总会抱有希望。迟早会有剧情片在票房上大爆,引发新一轮信心回升。
接下来值得关注的是赵婷执导的催泪新作《哈姆奈特》,将于11月26日上映,以及由提莫西·查拉梅主演的圣诞剧情片《至尊马蒂》,讲述上世纪50年代一位乒乓球选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