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纽约时报评论:班农说曼达尼是个天才,这可不是虚张声势

本文刊发在纽约时报,作者托马斯·B·埃德索尔是评论版撰稿人。他每周二都会发表一篇关于美国政治战略和人口趋势的专栏文章。此前,他曾为《华盛顿邮报》报道政治新闻。

才过去一周,但佐赫兰·曼达尼上周二当选纽约市长,已经让希望让民主党重回胜利轨道的人提出一大堆问题。

他的胜利,是否揭示了一场由大批年轻且失望的选民推动的运动的潜力,特别是那些挣扎求生的大学毕业生,他们被归为“临时无保障阶层”,决心从党内的老派建制派手中夺回权力,并推动民主党的政策纲领向左转?

还是说,曼达尼的这场运动将会瓦解,落入左翼长久以来昙花一现的传统之中,成为“占领华尔街”、粉红小猫帽抗议(2017年1月21日举行的“女性大游行”,是特朗普就任总统次日在美国及全球范围内爆发的大规模抗议行动)、甚至“黑人的命也是命”等抗议运动的又一个短命案例?

我并不知道答案。过去五十多年我一直在报道自由主义和左翼的斗争,这让我本能地持悲观看法,也让我更倾向于那些怀疑者。

但与此同时,曼达尼竞选活动中的一些关键因素,对于在2024年遭受重创、仍然被大量选民——包括许多党员,所厌恶的民主党来说,具有巨大潜力。

写这篇专栏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的想法,让我对曼达尼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他为民主党打开的可能性,感到更加钦佩。

毫无疑问,曼达尼展现出一种非凡甚至令人惊讶的能力,改变了美国最大城市的选民结构和构成。

18至29岁选民的投票率从2021年市长选举时的11.1%上升到今年的41.3%。在总投票人数中,这一年龄段选民的占比也从四年前的8.9%上升到16.6%。

所有群体的投票率都有所上升,但年轻选民的增幅远高于50岁以上的选民。

我不会去讨论两个相关却无法预测的问题:曼达尼能否执政成功,以及他本人是否有望竞选更高职位。我关注的是曼达尼的竞选策略对全国民主党是否具有适用性。

曼达尼首先通过动员民主党初选中通常沉默的年轻选民,在党内发起了起义。

这些年轻人中很多人发现,大学文凭并不能保证找到好工作,甚至找不到任何工作。

随后,他又吸引了非白人选民和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产阶层选民。

二十年来,民主党一直试图通过所谓“楼上楼下联盟”赢得选举,也就是主要由受过大学教育的白人选民和各类教育背景的非白人选民组成的联盟。

曼达尼的运动增加了两个关键因素:愤怒与道德目标,而正是这两个因素,真正扩大了选民群体。

与希拉里、拜登和哈里斯等人的竞选活动形成鲜明对比,曼达尼的竞选本质上是一场党内叛变,意在取代支持者眼中失败且无能的老派建制派。

正是这种半革命性质,使曼达尼的竞选获得了更强的道德正当性:改造一个僵化的制度。

曼达尼的支持者认为,他通过实现这一点,证明了在美国其他地方也有可能发起类似的党内起义。这类竞选意在将党内的不满转化为一种动员选民的工具。

哈佛政治学者瑞安·伊诺斯在选举结束后的一篇Substack文章《曼达尼与民主党的未来》中写道:“简单来说,民主党已经准备好被激进派接管。”

伊诺斯认为,曼达尼已经触及到一个新的政治市场,适合有抱负的候选人参与:尽管曼达尼很有才华,但还有很多和他一样有能力的人,他们同样不属于党内建制派,或者愿意以“局外人”身份参与竞选,只要这条路径能通往胜利。

考虑到当前的全国氛围,以及几乎没有人真正喜欢民主党,可以预见,这类政客会陆续出现在各级竞选中,甚至可能成为下一任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像曼达尼这样的人,许多人也将有能力击败建制派并掌握权力。

伊诺斯指出,曼达尼的意义并不只是他本人,而在于有足够多的人对现状感到不满,愤怒于那些维持现状的人,这种变革的热情足以让选民在一场关键选举中,愿意不顾建制派的强烈反对,投票支持一位真正的局外人候选人,并为之全力以赴。

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史蒂夫·班农也看好曼达尼的竞选。他曾主导特朗普2016年竞选,至今仍是右翼最有影响力的声音之一。

班农警告保守派同僚和特朗普,不要低估曼达尼胜选的重要性。上周三,他在接受Politico采访时表示:

“大家最好明白,他们要准备迎战了。这个人是认真的……全国共和党和一些最聪明的策略师没有意识到工人家庭党和民主社会主义者的地面动员能力。现代政治的关键就是发动那些平时不怎么投票的选民,而他们今晚显然做到了,这某种程度上就是特朗普模式。这是非常严肃的事情。”

班农与伊诺斯的看法一致,认为曼达尼为左翼打开了一扇政治窗口:“你会看到在各大城市出现一整批曼达尼式人物,这正是进步左翼过去四五十年来孕育出的成果。”

纽约城市大学城市研究中心主任约翰·莫伦科夫研究纽约的城市人口、社区动态、移民结构和政治超过四十年。

他对曼达尼的竞选印象深刻。在电话采访中,莫伦科夫形容这位准市长是“极具沟通和竞选才能的人,思维清晰,非常聪明,并能预见会面临哪些批评。”

莫伦科夫指出,整场竞选中曼达尼遭遇了大量敌意问题,“但他不凭直觉回应,而是用头脑回应,这是他才华的一个体现。”

针对那些批评曼达尼“过于左倾”的声音,莫伦科夫认为:

“他做的,正是那些批评民主党觉醒派的中间派人士所建议的事。他持续强调的是饭桌议题、可负担能力和生活成本。他专注于这些。”

“他没有说‘我要把社会主义带到纽约’。他没说‘我们要夺取生产资料’。他讲的是‘我们要让公交车免费又快捷,我们要冻结房租’。”

换句话说,“他听取了保守派提出的民主党如何胜选的建议。”

莫伦科夫认为,曼达尼担任市长后的一个关键挑战,将是如何管理并约束民主社会主义者中更激进的那一派,“这些人认为选举是通向革命的道路。曼达尼迟早得面对他们。”

莫伦科夫还指出,民主社会主义者的地面动员能力是曼达尼胜选的关键因素之一:他们在初选和大选中一共动员了约7万至11万人参与扫街 canvassing。我在纽约从未见过这种规模的动员,包括奥巴马的竞选。

当然,也存在对曼达尼竞选更复杂、更矛盾的看法。

哈佛大学的数据科学研究生、耶鲁青年民调的数据顾问扎卡里·多尼尼,在6月27日的Substack文章《佐赫兰·曼达尼如何带来左翼数年来最关键的胜利》中,就指出出这种复杂性。

“这无疑将是左翼自奥卡西奥-科尔特斯)AOC)击败乔·克劳利以来最重大的胜利,甚至可能更大。”扎卡里·多尼尼写道。“但让我扮演唱反调的角色,给这股兴奋情绪泼点冷水。左翼在美国最左倾城市的民主党市政初选中赢得胜利,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是的,这次胜选是在知名度和筹款方面处于巨大劣势的情况下取得的,纽约市又是一条更大的‘大鱼’,获得了更多全国媒体关注。”

“但两年前,布兰登·约翰逊就在芝加哥胜选,现在他的市长支持率只有6%。洛杉矶的进步派检察官乔治·加斯康在2020年赢得选举,但2024年却被一名独立候选人彻底击败,在同一个郡,他的得票率比卡马拉·哈里斯低了整整53个百分点……”

“这次胜选正走向左翼近年来最大的选举成果,但如果曼达尼无法打破前任进步派执政失败的模式,这一切可能都将归于无果,甚至会严重破坏这场运动正在积聚的动能。”

在邮件中,多尼尼进一步说明:

“要记住,纽约市在人口结构上是特例。曼达尼最强的票仓——下曼哈顿、布鲁克林和皇后区西部,集中着全国仅有的几个年轻、进步选民密集区域,比如芝加哥北部。”

“虽然他的吸引力不会在全国普遍适用,但某些策略是可复制的。他的社交媒体能力,以及对生活负担问题的关注,显然能打动一部分选民。民主党的挑战是,如何在激发这股热情的同时,不把摇摆选民推开。”

当然,很多民主党人认为,曼达尼的竞选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是死胡同,注定以失败告终,这将为特朗普及其右翼盟友提供攻击弹药。

民主党策略师保罗·贝加拉在邮件中指出,1992年帮助克林顿赢得总统选举的经验显示,弗吉尼亚和新泽西的新当选州长阿比盖尔·斯潘伯格和米基·谢里尔采用的温和路线,比曼达尼的方式更值得民主党效仿:

“我们在周二之后有了实证数据:一个现实案例,斯潘伯格作为中间派民主党人,在一个摇摆州用说服策略翻转了共和党的州长职位;而一个靠动员策略的社会主义者,艰难过线,落后卡马拉·哈里斯多达18个百分点。”

贝加拉认为,曼达尼在竞选中强调生活成本问题,而没有将重点放在“觉醒白人左翼的身份、负罪感和怨恨议题”上,反过来证明了温和、务实路线的生命力。“如果一个民主社会主义者都不再愿意宣传左翼的社会文化精英主义,那说明已经彻底失败。”

不过,贝加拉也肯定了曼达尼总体战略的成功之处:

“简单明了。免费公交、冻结房租、免费托育、公营杂货店、向富人征税。不管你怎么评价这些主张,每一条都可以印在帽子上。”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哈里斯今年八月在北卡罗来纳州的一场集会上,如何总结她的住房政策:

“如果我当总统,我将与业界合作,建造租售并举的住房。我们将清除州和地方层面的障碍与繁文缛节。在我的第一个任期结束前,我们将通过建设300万套中产阶级可负担的住房,结束美国住房短缺问题。我们会齐心协力做到这一点。”

话虽如此,贝加拉接着指出:

“让我回到问题的核心:佐赫兰·曼达尼的胜选,是35年来纽约民主党中胜幅最弱的一次。50.4%的得票率太低了。亚当斯得了67%,白思豪第一次得了73%,连任时也有66%。”

“反观斯潘伯格和谢里尔的表现,她们都比哈里斯多出4到5个百分点,且是在更具挑战性的选区。问题在于,为何她们能在更艰难的环境下赢得更大胜利?”

虽然贝加拉的一些观点有其道理,但他忽视了曼达尼与其他民主党胜选者之间的一个关键差异:他成功动员了长期被视为民主党“沉睡巨人”的愤怒年轻选民。

根据CNN的出口民调,新泽西18至44岁的选民占选民总数的31%,弗吉尼亚为33%,纽约市则高达40%。这种7至9个百分点的差异看似不大,实则是一次巨大地震,有可能重新激活一个几近奄奄一息的政党。

政治分析师G·埃利奥特·莫里斯在他发布于Substack的文章《曼达尼引发的青年震荡显示民主党重塑品牌之道》中写道:

在分析选举结果时,他特别留意到一张图,“显示参与纽约市市长选举的选民中,低于45岁的占比。”

在两百万现场投票的选民中,有42%年龄在45岁以下,这远高于过去几次市长选举。2021年,低于45岁的选民仅占总投票者的27%。

周二还有一个异常数据:首次投票者占选民的比例高达20%。这些新选民中,有66%支持民主党和民主社会主义者候选人曼达尼,仅30%支持前州长安德鲁·科莫。这个群体和年轻选民一样强烈支持曼达尼,18至29岁选民中他获得了70%的支持,对手仅得25%。

莫里斯特别指出:

“曼达尼还赢得了三分之二对两大党都持负面看法的选民。这是特朗普在2016年、2020年和2024年三次成功做到的事。”

莫里斯最后写道:

“也许,民主党可以从曼达尼的胜利中吸取一些教训,如何动员新选民,如何用关注生活负担和实现‘美国梦’的议题吸引反体制选民。毕竟,这正是大多数选民希望从政治中获得的东西。”

[yar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