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barrons报道,分发新冠疫苗的工作进展较慢。我们必须认识到,现有的技术手段还不能满足目前的接种需要。随着感染率的上升,政府公信力受到考验,人类正面临着有生之年难度最大的运输挑战。
问题的根源在于围绕数据建立的供应链系统。供应链系统数据可以跟踪物品的地理位置、监控货物温度。根据这些数据建模,我们可以确定疫苗动向(疫苗数量及分配地区),并对此进行监管。
数据是强大的。过去十年来,我们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云计算等技术在数据管理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们通常利用这些技术处理组织封闭和专有系统中的数据,例如个人银行和在线购物。但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大规模的疫苗配送,因为疫苗配送需要协调多个供应链数据,并共享这些数据,达到协同的效果。
对于这场危机,我们必须抱着开放、协作的心态。这不是任何一家公司能实现的“零和游戏”。相反,一个能促进疫苗生产商、政府、运输公司和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生态系统的环境将使实时沟通成为可能。这样,整个流程就会更高效、更安全。
科技行业在新冠大流行之初就迅速实行开放战略。高性能计算联盟向科学家们开放了超级计算资源,用于为开发新冠疫苗的大量临床数据集建模。国际商业机器公司(以下简称“IBM”)按照类似的模式与制药公司合作开发疫苗管理能力,依靠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为每瓶疫苗分配数字证明。该网络使参与者能够快速追踪一小瓶疫苗从生产设施到单个患者手中的历程。
IBM公司已经分享了一个开放的、可互操作的“数字健康通”工具。如今它可以用来帮助个人提供疫苗接种证明。这个工具实现了跨技术平台的数据协作和共享。
如果政府、配送公司和卫生当局扩大数据共享规模,这将增强人们对该系统的信任。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提高供应链效率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技术投资。现在,我们就可以建立庞大的数据系统,使其为我们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