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大西洋月刊:中国反抗了特朗普,然后得到了尊重,这对所有被他威胁的对象来说都是一个教训

大西洋月刊的作者乔纳森·蔡特分析了美中贸易休战中特朗普的行为模式。

Photo by Pau Casals on Unsplash

当特朗普发动对全世界的贸易战时,他发出严厉警告:“不要报复,你将得到奖赏。”

中国无视了这一警告,结果还是得到了奖赏。今天早上,特朗普基本暂停了他的贸易战,换来的只是继续谈判的承诺。

这对所有被特朗普威胁的对象——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大学——都是一个教训。

特朗普推出全球关税体系时,还伴随着一种明显的“主宰式表演”。他和他的团队向目标对象保证,如果他们接受他的关税,就会得到回报。任何敢于反抗的国家都会遭受严重后果。

“我不会想成为最后一个和特朗普谈判贸易协议的国家,”埃里克·特朗普发帖说,“第一个谈判的国家会赢,最后一个会输惨。我这辈子一直都在看这部电影

大多数国家接受了这个建议,结果却发现,要与一个根本不了解贸易原理的总统达成全球贸易协议非常困难。

外国外交官反复表达挫败感,他们甚至无法弄清楚特朗普到底想要什么,更别说他能提供什么作为交换。

截至目前,只有英国成功解决了与美国的贸易地位问题。

而中国则以强硬手段回应,对美国产品征收高额关税。特朗普决定以中国为例杀鸡儆猴。

“鉴于中国对世界市场表现出的缺乏尊重,我特此宣布,美国对中国征收的关税立即提高到125%。”他在Truth Social上宣布。这个数字最终上升到了145%,而其他“表现出适当尊重”的国家将获得宽恕的缓刑。

“世界已经准备好与特朗普合作解决全球贸易问题,而中国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商务部长霍华德·勒特尼克表示。

特朗普坚持了一个月,随后就退缩了。

根据新的90天协议,中国商品的关税将降至30%,中国对美国产品的关税也将降至10%。

“双方代表团的共识是,谁都不希望脱钩,”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在日内瓦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仿佛整个过程不过是一场误会。

中国被指“几十年来一直占美国便宜”的说法显然已被遗忘,中国的“冒犯性报复”也被忽视,美国减少对中国产品依赖的必要性也不再被提起。政府甚至没有假装自己让中国为反抗付出任何代价。

他们正在抹除“不要报复”这一整段历史,表现得仿佛整个行动的目的就是为了与北京更好相处。

从贸易政策角度来看,这毫无逻辑。但如果把特朗普的行为仅仅视为重塑全球贸易格局的努力,那就错过了象征意义。

特朗普扮演的是一种角色,是他在《学徒》中演过的老板的总统版本,坐在豪华皮椅中向战战兢兢的请求者“发落正义”。

他对加拿大、格陵兰和巴拿马的征服威胁,以及对墨西哥湾的单方面改名,都没有任何实际目标。事实上,这些行为只会引发愤怒,削弱他对这些国家的影响力。

比如,要把格陵兰“并入”美国,特朗普最好的策略应是采取温和手段,而不是一口咬定“非要不可”。

这些策略的真正目的,是树立特朗普作为“老板”的形象,向脆弱目标炫耀权力。

最初的“仪式性目标”是墨西哥。特朗普的支持者曾为他回应反抗时说“墙要再高三米”而欢呼。没人真认为他真要把墙加高,重点是传达:特朗普说了算,谁要反抗就会被惩罚。

这种风格的治理方式十分反常,即使特朗普时代已经持续了十年,很多对象仍然一头雾水。但事实显示出清晰的模式:尽管特朗普要求对象屈服,真正屈服的人反而会面临更多羞辱和压迫。

看看最近几起例子。哥伦比亚大学满足了特朗普政府的过度要求,结果政府进一步提出更多要求。强大的制药行业游说团体没有抵制特朗普提名小罗伯特·肯尼迪,尽管他的极端思想可能带来生存危机。不仅肯尼迪没有放弃极端立场,政府还升级了与行业的对抗,削减科研资金,并采取措施实施有限的价格控制。

反过来,哈佛拒绝了特朗普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后,政府却声称发给哈佛的威胁信“系误发”,还抱怨哈佛反应“无理”。诚然,特朗普进一步对哈佛的免税地位发起攻击,但他在法庭上胜诉的几率不大,违反法院命令也无法迫使哈佛缴纳本不该缴的税。

同样地,加拿大选出马克·卡尼担任总理后,他坚称自己的国家绝不会被收购或吞并,特朗普却在椭圆办公室与他举行友好会晤,似乎接受了卡尼的拒绝。

这些谈判中真正复杂的地方在于:在与特朗普打交道中,“赢”往往是不可能的,因为整个关系就是一个两败俱伤的局面。

特朗普似乎无法理解“双赢”的可能性,而他将合作关系转变为剥削关系的做法,最终导致双方都受损。

在贸易问题上,这一点尤为明显。特朗普的保护主义倾向在全球范围内制造了痛苦,却没有带来任何实质收益。

他对本国企业和民间社会的压迫,也破坏了美国最具创新能力的一些机构,而他唯一得到的,是自己权力的扩张。

特朗普是一个典型的恶霸,渴望他人服从,害怕真正的冲突。他狂热的支持者希望他是迈克尔·柯里昂(电影《教父》三部曲中的主角,由阿尔·帕西诺饰演,是一个冷静、聪明、深谋远虑的黑帮家族继承人,代表着一种沉稳而致命的权力形象),但他更像比夫·塔南(电影《回到未来》系列中的反派角色,由托马斯·F·威尔逊饰演。他是一个愚蠢、霸道、粗暴的恶霸,经常欺负别人,是典型的浅薄粗鲁型反派。)。

反抗特朗普并不意味着你会赢,但屈服则注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