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日经专栏:在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实用主义模式正在压倒西方

希尔曼·帕劳恩是洛伊研究所印太发展中心的研究员,他在日经亚洲的专栏文章中指出,在南方国家,与西方理想相比,北京的实用主义和灵活性往往更受青睐。

උත්සල ඉසල්, CC BY-SA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苹果在印度尼西亚的监管环境中遇到的困境——最新款iPhone无法在当地销售,与中国企业日益增长的成功形成鲜明对比。

在美中争夺全球主导地位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正站在十字路口。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可能在无意中加速了中国的崛起。

作为美国科技实力的象征,苹果一直难以与印度尼西亚的监管和经济优先事项保持一致。

尽管提出了10亿美元的AirTag工厂计划,但仍未能满足印度尼西亚智能手机本地内容要求。相比之下,中国企业如Oppo、Vivo和小米则通过本地化生产、创造就业机会并与政府建立紧密联系,成功占据了市场份额。

如今,印度尼西亚希望与苹果重启合作,将中国企业的成功视为榜样,并期待苹果效仿。

美国企业往往采用“黄金标准”投资理念,提出严格的要求,如高劳工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虽然这些标准值得称赞,但往往与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和优先事项相冲突,印度尼西亚官员对此多次表示不满。

相比之下,中国的商业模式更加务实、灵活,并且注重实际行动。一名中国高级官员曾表示:“有呼声,就会有回应。”

尽管可持续性问题令人担忧,但发展中国家仍然被这种快速见效、能带来切实利益的模式所吸引。

许多全球南方国家的政府,迫切希望推动国内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而美国企业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中国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和技术项目的能力,尽管并不完美,但能够解决紧迫的本地问题,并营造出真正合作伙伴的形象。

这一变化反映出一个趋势:中国的务实和灵活性,正逐渐取代西方严格标准和苛刻条件所带来的吸引力。

在非洲、东南亚、拉丁美洲和太平洋地区,中国投资正在大规模涌入,而西方盟友则难以跟上步伐。

全球南方国家并非被动观察者,领导人正在做出战略选择,而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中国那种注重行动的方式更符合这些国家的需求。

更大的地缘政治影响十分明显。随着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将重点转向国内,美国对外投资被认为更倾向于在本土创造就业,而非海外。

这将进一步加深人们对中国作为更可靠合作伙伴的认知,尤其是在东南亚等曾高度重视美国经济联系的地区。

特朗普的政策可能会推动中国在全球南方治理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通过优先考虑关税、保护主义,并退出多边协议,美国重新定义了自己的全球定位,留下的真空正由中国填补。

由国家支持的中国企业迅速进入那些美国企业犹豫不决的市场,抓住机会,重塑全球经济格局。

关键问题是,美国能否及时调整策略?

美国企业,如苹果,是否会重新评估对发展中市场的关注,并找到新的方式支持长期就业增长?还是最终会放弃全球南方,转而寻求其他更具吸引力的市场?

或者,特朗普及核心顾问的商业直觉,能否找到一条更务实的前进道路?

吸引美国企业投资全球南方并不容易,但仍然存在政策杠杆。例如,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U.S.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Finance Corporation, DFC)可以通过量身定制的金融工具支持发展中经济体的私人投资。世界银行在多边层面也发挥着类似作用。

两者目前都在推进重要的改革倡议,特朗普政府如果支持这些改革,可以推动更大的西方投资,并在全球南方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此外,通过提供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美国还可以帮助各国在不影响经济进步的情况下加强治理和基础设施。

然而,近期的发展使局势更加复杂。特朗普政府对美国国际开发署采取的行动,使得依靠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和世界银行来推进投资,与其对发展机构的怀疑态度相矛盾。

在全球格局迅速变化的背景下,美国需要进行关键的政策调整,以保持其影响力。如果不能及时应对,中国灵活务实的投资战略将继续赢得全球南方的支持,而美国将越来越被边缘化。

当美国及其西方盟友还在讨论下一步行动时,中国已经在实地深耕,塑造发展中经济体的未来。

美国可能很快会发现,不仅在维持影响力方面举步维艰,还难以有效地参与未来的关键市场。在这场全球影响力的竞争中,胜负或许已经见分晓——而赢家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