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科学家正在努力弄清楚,为何年轻亚裔美国人患过敏症的几率高出40%

NBC news作者Lucy Tu的文章,聚焦于亚裔美国儿童食物过敏的高发率及相关问题,并探讨了原因、文化挑战以及解决路径。

当莎伦·黄的儿子只有4个月大时,他的皮肤突然出现了发痒的红色斑块,并伴随着持续数周的喘息性咳嗽。他的第一位儿科医生将这些症状归结为反复感冒。但一天晚上,当儿子还在学步时,吃了一口泰式风味的花生汤后,他开始呕吐并用手抓挠肚子。

惊慌之中,黄拨通了新换的儿科医生的电话,这位医生认为有可能是过敏性休克。

“我们的第二位医生非常明确地告诉我情况的严重性,以及我需要做的事情:买苯海拉明,联系过敏症专家,还要备一支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黄回忆起19年前的那次事件时说道。“这可能救了我儿子的命。”

NIAID, CC BY 2.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2.0>, via Wikimedia Commons

如今,美国有600万儿童患有食物过敏。而像黄的儿子这样年轻亚裔美国人,患上食物过敏的几率比普通人高40%。自从这一差异在2011年的一项研究中首次被记录以来,科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原因。

近日,斯坦福大学对近50万份加州儿童病历的研究,成为首批研究美国18岁以下亚裔子群体食物过敏问题的研究之一,试图弄清为何亚裔美国人更容易受到食物过敏的影响。

研究发现,菲律宾人、越南人以及夏威夷原住民和太平洋岛屿居民尤其容易受到影响。研究的主要作者、查尔斯·冯博士表示:“现有的过敏研究往往忽视亚裔美国人,或者将他们视为一个整体。”

冯还说,对于语言和文化常常隔代分裂的移民社区来说,食物是联结的重要纽带,“这就是为什么解决这一谜题显得如此紧迫,因为它本质上是一个健康不平等的问题。”

黄和她的丈夫住在加利福尼亚州,两人没有已知过敏症。然而,他们的两个儿子却对一长串食物过敏:花生、坚果、鸡蛋、贝类、芝麻、西红柿和某些水果。

这反映出一个更广泛且令人困惑的趋势:2007年至2021年间,美国儿童的食物过敏率增加了50%。然而,亚裔美国儿童受这一趋势影响有多大尚不明确。只有少数纵向研究包含了亚裔美国人,这种忽视被西北大学的儿科医生兼过敏症专家鲁奇·古普塔称为“错失的机会”。

她指出,作为美国增长最快的种族群体,亚裔美国人提供了观察全国食物过敏趋势的独特视角。

单凭基因无法解释过敏率的显著上升,或亚裔美国儿童受到的不成比例的影响。这一时间跨度——只有几十年,不足以产生显著的基因变化。

此外,古普塔在印度等国家的研究中,并未发现与拥有相似血统的美国儿童类似的过敏模式。

“研究亚裔美国人或许能揭示所有儿童过敏率上升的关键线索。”古普塔说。

斯坦福大学的健康差异研究专家、拉莎·帕拉尼亚潘医生指出,更可能的原因是儿童的基因与环境和饮食变化的相互作用。

例如,接受西式饮食可能会改变儿童的肠道微生物群,而肠道微生物群在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要验证这些基因-环境假设,需要关于亚裔美国人子群食物过敏率的详细数据。包括帕拉尼亚潘共同撰写的新斯坦福研究在内的最新研究,为这一方向带来了希望。

研究显示,不同亚裔美国子群的食物过敏率差异显著,从印度裔美国儿童的2.9%到菲律宾裔儿童的8.2%不等(全美儿童的平均过敏率为5.8%)。

这些发现突显了探索原籍国和文化特定习惯(如常见烹饪方式)如何影响过敏模式的重要性。

尽管如此,许多谜题仍未解开,家庭只能适应食物过敏带来的直接挑战。

冯表示:“我见到越来越多患有各种过敏症的亚裔患者。提供基于证据的治疗更困难,因为我们缺乏数据。”

食物过敏与文化压力

食物过敏可能让孩子在几分钟内从看似健康到失去意识。对于没有正式诊断、也没有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应急的孩子,风险更大。

这种危险对亚裔美国儿童尤为显著。他们尽管更容易受到食物过敏的影响,但诊断率却低30%。

医生可能忽视症状,而父母——尤其是来自过敏很少被讨论的社区的父母,可能无法识别警示信号。斯坦福大学的过敏症专家安娜·陈·阿罗约博士解释:“家庭可能无法将反应与特定食物联系起来,也无法认出它是过敏性休克,直到情况变得严重。”

语言障碍、对专业服务的熟悉程度有限,以及文化上的犹豫可能也阻碍了对过敏护理的获取。

即使得到了诊断,管理食物过敏仍常常面临文化上的挑战。与其他种族群体相比,亚裔美国家庭因食物过敏导致的生活质量下降更为显著。

阿罗约推测,这部分是因为食物在许多亚洲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共享餐食是社区和传统的核心。

黄深深感受到这种压力。她仔细检查食品标签,并致电亚洲烹饪食材的生产商,这对她来说是一项艰巨任务,尤其是当“抗组胺药”和“过敏性休克”这样的术语很难翻译成粤语时。

她为儿子改良了童年记忆中的菜肴,如年糕和罗汉斋蔬菜煲,以不含过敏原。

但文化庆祝活动尤其难以应对。春节期间,花生点缀的甜品和芝麻裹着的零食象征着繁荣,但对黄的儿子来说却是致命的。

“他甚至不能和坚果在同一个房间里,但我们的亲戚不愿意拿掉这些象征好运的食材。”黄说。

最终,他们开始干脆不参加家庭聚会。

为改变而努力

为患有食物过敏的孩子争取权益,通常从家庭内部开始。

在一些亚裔美国家庭中,年长的亲戚可能对饮食调整不太熟悉,尤其是他们来自过敏较少或诊断不足的地区,比如西方常见的花生过敏。

黄开始自己举办家庭聚餐,借此机会向持怀疑态度的亲戚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她还在自己的博客“Nut Free Wok”上分享自己的经历和适合过敏人群的亚洲食谱,同时成功推动了改善学校内EpiPen(一种自动注射器,用于紧急治疗严重的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它含有肾上腺素(也称为肾上腺素注射液),能迅速缓解过敏性休克引起的症状,例如呼吸困难、喉咙肿胀或血压骤降)使用的立法。

其他父母,比如郑仁雅,则在反击刻板印象。她的女儿在6个月大时被诊断出对花生、奶制品和鸡蛋过敏。

郑加入了一些为过敏儿童父母开设的Facebook群组,在那里她得到了支持,但也发现了对亚洲饮食的广泛误解。

一些家长,包括其他亚裔美国人,在群组中对亚洲餐馆发出一刀切的警告,声称“不能信任这些食物”。

“为什么你不能相信餐馆工作人员对食物制作方式的描述?”郑感到困惑,尤其是看到一些亚裔美国家长远离自己的传统饮食时更加不安。

“认为所有亚洲食物都是危险的,这种假设反映出对亚洲饮食缺乏了解和不公正的刻板印象。”郑努力反驳这些误解。

她在网上的帖子展示了她童年时的经典菜肴,比如搭配泡菜的韩式鸡汤,这些食物天然不含常见过敏原。

“我想让人们知道,亚洲美食并不是单一的,就像亚洲人也不是单一的。”郑说。她还写了一本儿童书籍,帮助父母教孩子了解食物过敏以及如何自我倡导。

这种赋权在她的家庭中得到了体现。当郑的女儿5岁时,她参加了一个朋友的生日派对,并主动问主人的母亲:“这个蛋糕对我来说安全吗?你用了什么来做的?”

“你可以看到我满脸的骄傲。”郑说,“这些小小的胜利,是我在过敏倡导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新的治疗方法与希望

在古普塔的办公室里,墙上挂着一幅漫画。一个镜头中,一个成年人对一个孩子说:“我小时候,可没有食物过敏这种事。”

而下一幕中,长大的孩子对另一个小孩说:“我小时候,大家都有食物过敏。”

就在十年前,食物过敏的治疗方法几乎不存在。如今,口服免疫疗法和皮肤贴片治疗可以让孩子对过敏原脱敏,从而降低严重反应的风险。

然而,古普塔表示,她接诊的许多亚裔美国家庭对这些选择仍然不了解,这凸显了早期诊断和教育的重要性。

2014年,黄的儿子完成了一项临床试验,将他的花生蛋白耐受量从1毫克提高到了1440毫克,相当于大约6颗花生。

尽管他们家仍然避免花生,并随身携带肾上腺素,但他对空气中微量的花生成分已经不再敏感。

黄分享这个故事,是为了鼓励其他家庭进行检测、寻求治疗,并使用EpiPen等工具——主动掌控局面,而不是在孤立的焦虑中生活。

如今,她与儿子一起烹饪,重现她小时候看父母做的菜肴。他们一起找到了一种方法,重新拾回传统,并享受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