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报道,中国11月消费者通胀放缓,显示政府支持经济和提振信心的努力尚未足以扭转疲弱的需求。
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仅上涨0.2%,低于预期的0.4%。工厂出厂价格的通缩已连续26个月延续,但生产者价格指数2.5%的降幅比10月的2.9%有所收窄。
“经济中的通缩压力依然持续。经济活动近期有所企稳,但复苏力度还不足以推动通胀上升,”天达资产管理的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说。
中国经济仍难摆脱通缩困境,消费增长远低于疫情前水平。这种放缓促使政府和央行自9月下旬开始推出刺激措施。
食品通胀的放缓开始拖累价格增长。
猪肉、蔬菜和水果价格——中国CPI篮子的关键组成部分,环比大幅下降。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核心通胀率升至三个月高点,达到0.3%。
国家统计局首席统计师将价格温和上涨归因于上月气温偏高和出行减少,并表示,生产者价格的降幅收窄得益于近期提振经济的措施。加速推进的房地产和基础设施项目,推动了水泥、有色金属和钢铁等工业产品价格的上涨。
尽管价格下跌仍在侵蚀企业利润,家庭消费意愿依然低迷,但也有迹象显示通缩压力开始缓解。
财新和标普全球本月发布的一项制造业私人调查显示,11月投入成本和出厂价格的增速均有所加快,出厂价格通胀率达到13个月高点。
10月零售销售也出现改善,部分原因是长假带动了私人消费。下周即将公布的工业生产、零售和投资数据将揭示这一趋势是否延续到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