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美国副国务卿坎贝尔:追求中国政权更迭的道路是“鲁莽且可能徒劳的”

据日经新闻,美国副国务卿库特·坎贝尔周三表示,美国需要找到与中国谨慎共存的方法,而不是追求政权更迭。

U.S. Department of State,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拜登政府负责印太事务的关键官员库尔特·坎贝尔星期三在史汀生中心发表讲话,回应了《外交事务》杂志最近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认为,美国必须赢得与中国的竞争,而不是管理这种竞争。

特朗普政府的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马特·波廷格和最近退休的众议员、前众议院中国共党特别委员会主席迈克·加拉格尔写道,美国政策的目标应该是“一个能够摆脱共产主义专制、走自己的道路的中国”。

坎贝尔反驳道,追求这样的道路将是“鲁莽且可能徒劳的”。

他说,“在中欧战火纷飞、加沙局势不明朗、红海面临挑战的情况下,我认为,尽管我们之间存在分歧,但在当前形势下,我们的清单上不应该再增加让我们试着推翻全球舞台上另一个主要大国这一条。”

他给出了两个理由。首先,美国的盟友和伙伴目睹了华盛顿之前在世界其他地区试图改变政权的尝试,并且知道这些尝试都没有成功。

其次,美国多年来一直高估了自己影响中国外交政策走向的能力。

坎贝尔说,“我们必须对中国看待世界的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可能性,持高度谨慎的态度”,相反,美国需要接受中国作为主要参与者的地位,理解其优先事项,并“以不损害我们或我们的盟友和伙伴利益的方式共存”。

坎贝尔指出,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最近访问了华盛顿,他自己的看法是,中国目前的主要关注点是经济,并努力向投资者保证,中国对未来有规划。

他说,稳定的中美关系符合这些目标。

坎贝尔表示,从长远来看,中美两国与冷战时期的美苏不同,两国在经济上有着深刻且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是双向的。

他说:“中国很难在不损害本国经济的情况下采取某些措施,我认为我们现在都明白,经济表现对习近平主席来说至关重要。”

他说,一方面在国内加强美国实力,例如建立不依赖中国的供应链,另一方面又与北京保持谨慎的共存,这种平衡行为“是美国外交政策历史上最艰巨的挑战之一”。

坎贝尔表示,在即将于7月在华盛顿举行的北约峰会上,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印度-太平洋伙伴,将强调印度-太平洋和欧洲的安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他说:“自俄罗斯首次入侵失败以来,为支持俄罗斯的重组和重建付出最多努力的两国,是中国和朝鲜。”

但坎贝尔表示,在与印太地区伙伴的未来对话中,北约将“谨慎行事”。他说,北约目前不打算寻求更多的地区外任务,也不会发出这样的信号,这实际上暗示,此前提出在东京开设北约联络处的提议在今年峰会上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