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的社论认为,中国国家主席的欧洲之旅几乎没有做出让步,并表明了他的专制世界观。加美编译,仅供参考,不代表支持文中观点或确认其中事实。
习近平上一次访问欧洲是在2019年,当时他展开了与其远大抱负相匹配的魅力攻势。中国国家主席仍然相信可以让西方屈从于中国的意志,并来到欧洲各国首都证明北京的崛起将带来共同繁荣。
他在巴黎签署了商业协议,庆祝罗马加入 “一带一路 “倡议,并对雅典做出了宏大的经济合作承诺。
习近平本周的欧洲之行是在完全不同的情况下进行的。
在他离开欧洲大陆的五年时间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北京默许支持俄罗斯发动乌克兰战争,从而招致西方的愤怒。虽然中国领导人本可以将此行作为与欧洲和解的契机,但他却选择了挑拨离间。
请看他的行程安排。
在法国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法国总统马克龙的会晤,让人回想起中国政府曾经的魅力攻势,双方在中国威胁对法国干邑征收关税的问题上做出了小小的让步。但是,习近平此行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拥抱中国的盟友,而这些盟友都是欧洲大家庭中令人头疼的成员。
在北约轰炸中国大使馆25周年之际访问贝尔格莱德,让习近平有机会批评北约,并表示支持非欧盟成员国塞尔维亚对科索沃的主权要求。而他对欧尔班领导的匈牙利为期两天的访问,则显示出中国与欧盟中最具破坏性的成员国的关系正在加深。
与 2019 年相比,中国国家主席的雄心更加直截了当:保持欧洲市场对中国产品的开放,避免欧盟步美国的后尘。在布鲁塞尔所称的不公平国家补贴的帮助下,中国有能力出口大量廉价的电动汽车和绿色技术,因此中国政府担心欧盟会征收关税。
德国总理肖尔茨上个月的北京之行,凸显了陷入困境的德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习近平似乎认为他可以利用欧洲的缺陷来避免关税壁垒的风险。
然而,他低估了大多数欧盟国家现在已经将中国视为安全威胁(中国与俄罗斯日益紧密的关系加剧了这一威胁)和经济威胁的程度,因为就在欧洲经济从大流行病和能源价格飙升中复苏之际,中国有可能削弱欧洲制造业。
最近发生的中国间谍案也不会有利于北京的形象。与匈牙利和塞尔维亚的强人领导人示好,也无助于缓解欧盟主要国家首都对中国领导人独裁世界观的担忧。
习近平此行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似乎没有就欧盟的贸易关切做出任何让步,这些关切涉及中国在电动汽车和绿色技术、工业补贴和市场准入方面的产能过剩。他似乎也没有保证中国将限制军民两用产品流向俄罗斯,而这些产品正支持着俄罗斯的战争努力。
然而,随着中国国内需求放缓,美国市场对中国电动汽车基本关闭,欧洲仍然是中国政府剩下的最大市场,也是习近平希望得到的重要成果。欧盟也在利用各种工具,如外国补贴法规——允许布鲁塞尔阻止受外国政府补贴的公司参与公共采购竞标、兼并和收购——来提供真正的对华影响力。
要想在与中国政府的经济和外交政策目标上取得进展,欧洲需要表现出更大的团结和决心,并效仿中国领导人的做法,准备采取更强硬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