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荣鼎集团的分析报告指出,西方在台湾海峡发生危机时会对中共实施类似针对俄罗斯的全面经济制裁,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发生,中国政府正在发展使经济更能抵御西方制裁的能力,最终,如果发生全面的制裁和反制裁,将给七国集团、中国本身和全球经济带来沉重的损失。以下为要点,有兴趣的请阅读英文全文。
在过去两年中,西方盟国对俄罗斯采取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制裁手段,北京对此一直密切关注。
我们在 2023 年 6 月的报告中,模拟了七国集团(G7)在台湾海峡发生危机时实施制裁的情景和成本。然而,这份报告基本上没有回答一个关键问题: 中国将如何应对?
本报告研究了中国应对美国和更广泛的七国集团潜在制裁的能力,重点关注中国可能采取的报复措施及其规避制裁的手段。
我们发现,对等的经济国策措施将给七国集团、中国自身和全球经济,带来沉重的经济损失。然而,至关重要的是,我们还发现中国正在发展使自己的经济更能抵御西方制裁的能力。
我们考虑了在两种主要情况下使用经济工具的问题:一种是仅限于中美两国紧张关系在台湾问题上的 温和升级,但不至于发生军事冲突;另一种是更严重的情况,即整个七国集团针对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采取限制措施。
对于每一种情况,我们都会考虑中国在报复行动(包括对中国国内经济活动的限制和中国可能在国外采取的行动),还有试图规避 G7 制裁方面对敌对经济策略的潜在反应。
我们得出了七项主要结论:
中国的经济政策工具包正在迅速扩大。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使用了一系列正式和非正式的国策工具,包括关税、进口禁令、抵制和检查,以惩罚在台湾和其他敏感问题上采取立场的企业和国家。
由于预计到可能会受到更大规模的外国制裁,中国也一直在立法,为自己配备更多的应对工具。这一选择范围将中国与俄罗斯区分开来,后者为额外制裁所做的准备组织性较弱,这对西方的经济国策来说是一个难度更大的挑战。
中国的政策工具包,偏重于贸易和投资,而非金融国策。根据我们的评估,在美国对华出口受到限制的中度情况下,价值超过 790 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和服务出口(如汽车和旅游)将面临风险。
在七国集团对华制裁升级的情况下,七国集团对华约 3580 亿美元的商品出口,将面临七国集团制裁和中国反制措施的双重风险。在进口方面,我们估计七国集团依赖的中国商品超过 4770 亿美元,可能成为中国出口限制的目标。
在投资方面,七国集团至少有 4600 亿美元的直接投资资产,会立即面临七国集团制裁和中国政府报复措施的双重影响。相比之下,中国可直接影响 G7 经济体的金融工具有限。中国对资本外流的限制,可能更多是出于对金融稳定的担忧,而不是试图胁迫。
如果中国政府动用经济国策工具,将面临巨大的短期和中期代价。中国将因使用经济国策工具而面临高昂的经济和声誉成本,尤其是在局势高度升级的情况下。虽然出口限制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国策工具之一,但也是中国成本最高的选择之一。
中国有 1 亿多个工作岗位依赖于国外的最终需求,其中近 4500 万个工作岗位依赖于 G7 国家的最终需求。在经济高度升级的情况下,这些工作岗位中的大部分至少会暂时面临风险。
即使在中度升级的情况下,中国作为外商投资目的地的可行性也会急剧下降,从而对中国的汇率和国内金融稳定产生影响。
出于战略考虑,中国可能更倾向于避免针锋相对的报复。由于国民经济将付出重大代价,中国不太可能采取针锋相对的方式,而是将目标锁定在可以造成不对称痛苦的领域,特别是通过对稀土、活性药物成分和清洁能源投入(如石墨)等关键商品实施出口管制或贸易限制。
中共在台湾危机中的政治目标,不太可能通过对七国集团的制裁做出完全对等的回应来实现。
中国政府可能会试图分化 G7,从而限制制裁的影响。在美国单独对中国实施制裁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有更多机会利用针对美国而非其他 G7 国家的报复措施来规避制裁。七国集团与台湾的关系和对台湾的承诺各不相同,而且相当一部分企业,尤其是欧洲企业,仍将中国视为重要的出口目的地。
此外,中国可能会利用积极的诱导手段,鼓励 20 国集团各国保持中立。中国政府还可能利用与一系列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大量双边贷款,试图规避或不执行 G7 制裁。
中国正在通过开发美元金融体系的替代品,包括以人民币计价的交易网络,来建立抵御制裁的能力。以人民币为基础的网络永远不可能取代以美元计价的全球金融体系。然而,这些网络的逐步扩大可以帮助中国政府找到替代机制,即使在西方实施影响深远的制裁或贸易限制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融资和贸易交易的渠道。越来越多的国内和跨境支付项目在设计时都考虑到了西方制裁的可能性。
对于七国集团和中国政府来说,任何危机的发生时机都会极大地改变国策工具的影响。西方在未来五年内为降低风险和转移供应链所做的努力,可能会逐渐削弱中国政府的 “二次打击 “能力。与此同时,中国以人民币为基础的金融网络将扩大范围和流动性,为中国政府减轻西方制裁提供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