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中国银行业明年将面临筹资压力,不良贷款或将冲击银行业

据路透社(北京)报道,因关注获利的投资者离场观望,中国银行业明年筹资将面临阻力。预计不良贷款浪潮将冲击银行业,并侵蚀本已萎缩的利润率。

(图源:freeimages)

因新冠肺炎搁置创纪录拨备后,多年来,银行业年度表现十分糟糕,现如今该状况将得到缓解。

明年,随着银行终止与疫情相关的贷款延期——允许借款人暂停还款或减少利息支付——银行将加强资本金,以应对此前未被列入不良贷款名单的贷款。大中型银行还需要按照国际和国内监管机构的要求,改善其资本充足率。

惠誉国际评级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1月,中国银行业融资1.2万亿元,低于2019年的全年1.5万亿元。

据深圳券商国盛证券估计,这26家上市银行2021年可能需要补充至少1.25万亿元人民币的资本。

惠誉亚太金融机构主管Vivian Xue表示,“整个银行业的融资压力仍然很大。未来几年,中国最大的几家银行将需要筹集大量资本,或发行吸收亏损的债务。”

惠誉的数据显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这四大行在2024年底前将面临4.7万亿元人民币的这一亏损吸收债务缺口。

在这种情况下,惠誉假设包括贷款在内的风险加权资产将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

2015年,20国集团将“总亏损吸收能力”作为一个标准,以帮助确保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拥有任何重组所需的资源,同时将公共资金的支持降至最低。

但分析师称,中国逾4,000家规模较小且未上市的银行的融资需求更为紧迫,尽管它们今年发行了人民币2,000亿元的地方政府特别债券,旨在帮助地方银行进行资本重组。国信证券分析师王建表示:“规模较小的银行利差将更大。”

融资工具包括二级债券、大银行的永久债券、公开发行股票、战略资本注入以及政府主导的对小银行的投资。

尽管有多种选择,但银行在吸引投资者兴趣方面仍面临挑战。光大证券分析师王一峰表示:“小银行将难以赢得投资者的认可。”

中泰证券分析师戴志峰表示,由于银行股表现不佳,投资者对银行IPO一直不温不火。

中国内地银行股今年以来已下跌6.5%,而中国股市大盘却大涨了22%。

戴秉国表示,在包商银行被查封后,对小银行信贷风险的担忧也冷却了人们对地方银行发行的资本工具的信心。在融资的零售端(主要是通过存款产品),大型银行将比地区性银行更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