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住在蒙特利尔,是一名提供本地深度定制游的导游。从一名一句法语也不会说的新移民,成为拥有自己的公司,并有着十几年丰富经验的本地生活向导,她说是冒险精神和乐观主义一路指引着她。她也愿意身体力行,将加拿大的美景和加拿大人的热情好客带给每一位远方的来客。
一、无知无畏,我就这样移民了加拿大
移民之前我住在杭州,生活安逸。时间一久我就经常问自己:“难道我的一辈子就这样吗”?当时恰好和朋友闲聊的时候,她随口说了一句“蒙特利尔的冬天特别美”,让我动了移民的心思,但其实当时我连蒙特利尔什么样,来了之后做什么完全没有概念。我甚至不知道加拿大的首都是渥太华。而且,我一句法语都不会说,英语水平也很一般。不过,人有的时候是需要一点天真和勇气的。
就这样,1997年,我们全家移居到了加拿大,路线是从杭州直飞温哥华,然后再转机到蒙特利尔。刚到温哥华,我们就看到移民局有专门的工作人员等在接机口等候,手里举着英法双语的指示牌,指示新移民如何办理登陆手续。这是我对加拿大的第一印象,经过长途飞行疲惫不堪的我心里一下就被击中,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这种周到贴心的服务也成为我之后做导游的原则。
三月的蒙特利尔仍然天寒地冻,而我们带来的都是在南方过冬的衣服,天气成了首要面临的挑战。买了过冬的衣物,下一个大问题就是语言。我当时完全不会法语,好在政府提供了法语课程培训班,不但课程免费还能给学生提供补贴,能涵盖基本生活花销。每天上课半天,老师在课堂上只说法语,大概读了半年多的时间,有一天我突然欣喜地发现,自己看得懂法语报纸了!
正好当时蒙城有一个华人开办的旅行社在招募导游,我就报了名。因为我之前没有导游的经验,那次我跟着另一位导游一起带团。我们去了多伦多、尼亚加拉大瀑布,后来又到了首都渥太华。结果我在渥太华和当地工作人员用法语交流,那人就跟我说,I don’t speak French(我不说法语)。当时我直接愣住了,一种痛苦的感觉袭来,我突然发现费力学了这么久法语,哎,怎么过了一条河(渥太华河)就不一样了?不行,我得回去再学习英语。
我给了自己两年的时间,早上学英语,下午学法语。其实两种语言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学了法语再重新学英语好像容易很多。在学习的同时,我也做一些进出口贸易,照顾家庭。虽然事业做得还算成功,客户群也很稳定,但我渐渐开始又不满足,觉得这样的生活也不是我喜欢的。
二、“读旅游专业会饿死的”
正如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所言,满足了温饱之后人们就开始追求自我实现。2005年,我突发奇想决定要去学旅游,结果遭到了亲朋好友的一致反对。
那时候,从中国来的新移民如果要在当地读书,一般都会选择读商科或是计算机,大家都担心如果学旅游我会饿死的。
说来也巧,有一天我突然在一份中文报纸上看到旅游学院的招生广告。我之前因为想把自己沉浸在英语和法语环境中,尽量避免看中文报纸,但那条广告就好像命中注定一样出现在我的眼前。学院的招生对象除了要会英语和法语外,还要求熟练掌握第三种语言。我一看,这不就是给我量身定造的吗?我马上报了名,并从200多名候选者中被选中,成为20几名新生中的一员,全班加上我,一共五个中国人。
2008年毕业之后,我就去给老外打工,因为那个时候没有中国游客,我带的都是英文团。作为一个新人,又是新移民,我感受到了强烈的文化冲击。
我的第一个旅行团来自福特公司,负责接待20多人。我英语有口音,怎么能和本地人比?没办法,硬着头皮上吧。但就在我带团结束后不久,公司的老板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客户都特别喜欢你,你不需要和别人比,做好你自己就很棒。
老板和客户的肯定让我一下子有了自信,后面的路越走越顺利。很多回头客后来直接找我带客人,这时候我就会让他们还是按正常的流程让公司给我派单,我是不会偷客户的。
三、中国游客涌入加拿大,我想给他们提供不一样的体验
2010年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中国与加拿大签署《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协议》 (ADS),使加拿大成为核准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允许旅行团来加观光,并让加国得以在中国大幅推广旅游宣传。有史以来第一次,加拿大一下子来了三百多名中国游客,但是会中文的导游却很少,机会一下子就来了。
2012年,我成立了自己的旅游公司“喜途游”,主要做的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帮他们设计在加拿大的旅游路线。客户人数在4-20人之间,以北京上海为主。我不会把和客人的关系单纯看成是雇佣关系,而是当成是我的远方的朋友来了,我来陪着他们玩。
在当时,定制游还是一个很新鲜的事情,但我一开始就下决心这么做。我觉得传统的那种一直在路上跑的大型旅行团时间紧任务重,经常是糊里糊涂地就结束了。比如晨昏通常是最美的时刻,但大旅行团在这个时候往往不是在路上(因为往往为了省钱住在远郊区),就是在中餐馆里吃早餐和晚餐,完全错过了最值得观赏的景色。而我会跟客人提前沟通,比如我们是不是可以根据行程早上早点起,中午吃快餐,晚上再去当地人最推荐的餐馆饱餐一顿,而不是说顿顿吃中餐,或者顿顿吃龙虾。说实话,这非常考验路线定制者的专业知识、品味和良心,但我相信,只要游客们有好的体验,他们就会信任我。
我们中国人都认为“穷家富路”,而我的原则是旅途中有的可以省,但是涉及到原则问题的一定不会省。比如为了看美景,我可以建议客人搭帐篷睡觉,但在车辆的选择上,我一定要选安全系数最高的,并买好保险。
之前我听过一些同行抱怨,说中国游客是全世界最麻烦的,但是我不这么认为。我接触到的客户都和我相处得非常融洽,甚至还出现过送机的时候我们依依不舍抱头痛哭的场面。
我希望除了让他们见识加拿大的美景,也能感受到加拿大人的热情好客。这是我移民后一直强烈感受并心存感激的,我愿意让更多人体验到不一样的加拿大文化。我移民来加拿大不是为了一味索取,不是说这里是座金山我就挖金矿,而是会想怎么能让这座金山变得更高。
四、陪客人经历一段人生
我在职业生涯中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也有很多难忘的回忆。之前有一个来自上海的旅行团,负责和我对接的是一位精算师。和他沟通报价的那几天我正好在北极圈,信号时有时无。等我刚给他发过去报价,我们突然失联了。他就去找介绍我们认识的朋友说:“这个人会不会是骗子啊?发了报价就消失不见了,而且我看了这个报价,居然找不出什么破绽!”因为我在其中将所有的支出、花费,甚至包括利润都一五一十地写出来了。后来我们在加拿大见面后,他又提起这件事,对于我的坦诚和专业非常认可。我们后来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2018年,也是一个上海团中,有一位老先生原来在西门子上海公司工作。在启程之前,他得知有一位以前从加拿大派到西门子上海工作的西人老同事现在住在魁北克,就请我帮忙联络他。两个人已经十几年没见过面,结果这次在魁北克见到了。一见面之后两位老人都当场流泪满面,当时整个餐厅的人都为他们鼓掌。
旅行中令我感动的事还有很多。一位先生之前在渥太华留学,然后问我能不能帮他找到他当年留学时住过的房子。我们就一起开车去了那栋房子,他触景生情,站在门口哭。所以你知道,游客和导游真的不只是雇佣关系,我陪着他们经历了一段人生。
随着年龄增长,我越来越能体会到年轻时那些我帮助过的人,那些做过的好事,现在都得到了回馈。疫情期间旅游业受到重创,而原先和我一起做贸易的朋友知道我受到影响,就来邀请我重操旧业,我们还利用做贸易的便利在中加两地筹集并向疫区捐献口罩。而我也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旅行时间,去了很多想去但一直没有时间去的地方(夏天的时候很多地方解除了限制令)。我还开始学习拍摄小视频,自己开设了视频号“麦子行踪”,每次看大家给我点赞,我都很开心。
虽然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我一直是个比较乐观的人。相信明年随着疫苗的问世,疫情会大大缓解。我期待早日见到我的下一位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