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经报道,日本东京便利店连锁店罗森将通过开设迎合新经济客户的商店来迅速扩大在中国的业务。新商店将提供全天候交付和免注册移动支付功能。罗森还利用定位技术对开设新店进行了市场调查。
中国是罗森测试新技术的首发地,在日本经济放缓的情况下,它将在维持公司下一代业务增长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罗森在中国拥有约3000家门店,是三年半前的三倍。业务规模使其在外资便利连锁店中处于领先地位,在整体上排名第五。
该公司计划在2022年之前将便利店的数量翻一番,达到6千家,到2025年进一步增加到1万家。这与中国政府的目标一致,即到2022年将便利店的数量增加一倍,达到30万家,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罗森一直在听取当地政府部门对开放地点的要求。该公司在中国的商店数量几乎可以保证超过日本的约1万4千个门店。
这家总部位于东京的公司于1996年首次进入中国。它曾经直接管理大部分门店,但自2014年以来就积极签署特许经营合同,与当地主要零售商签署该协议。
罗森在中国的商店销售的产品在日本广受欢迎,例如其巴斯克风味芝士蛋糕品牌。罗森与中国同类型便利店的本质属性不同导致其特许经营合同的不断增长。
规模并不是罗森在中国产生影响的唯一方式。自2016年以来,这家连锁店已提供24小时送货服务,便利店充当了仓库。该服务还利用了中国电子商务领导者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食品配送平台饿了么和科技巨头腾讯控股支持的美团点评来拓展业务。
手机订单可以在30分钟内送达。罗森应用程序使客户可以立即访问商店的库存数据,以便他们可以检查产品的可用性。罗森的所有中国小型超市都提供送货服务。该业务占罗森在重庆市场的销售额的15%,在中国其他城市的销售额则占10%。
罗森于去年8月还将服务导入了日本。该公司在移动结帐技术上也同样如此。首先在中国进行尝试,然后才将其引入日本。该技术允许用户通过使用智能手机扫描产品条形码来购买商品。最初,人们担心创新会导致入店行窃,但自2017年这项技术推出以来,在中国几乎没有问题。
罗森在中国的商业策略在开设店铺方面也领先一步。该公司已聘用了阿里巴巴测绘部门的服务,以在预期的新运营区域中分析位置数据,收入和其他个人数据。
数据收集能够准确预测日销售额,从而有效地开设商店。在日本,此类市场数据在很大程度上限于十年两次的人口普查,这可能会导致预测与实际客户流量之间出现差异。
罗森的一些中国竞争对手在技术竞赛中遥遥领先。成立于2016年的便利蜂,以现做菜肴和无收银员商店而闻名。客户购买带有QR码和其他无现金选项的商品,而员工则负责烹饪和促销。
业内人士说:“他们通过让店员执行高附加值的工作来利用无收银台收银机。”便利蜂已发展成为强大的竞争对手,在20个城市拥有1500个店铺。
上一财年,罗森从其中国门店获得了53亿元人民币的收入,仅占集团销售额的3%,其中不包括某些地区和业务。尽管如此,这仍然是四年前销售水平的四倍。经过一系列亏损之后,中国业务有望在本财年实现首次营业利润。罗森的一位高管说,一旦罗森到达1万个地点,中国业务每年就有可能获得超过100亿日元(约6亿人民币)的营业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