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微信公号:真微禅
作者:下尼巴人
一名全家移民加拿大的中国人用平实的语言记录了他移民加拿大前后的真实生活和经历,引起了不少国内移民人士的共鸣。作者在文章中,叙述了一路走来的艰辛与坚持。文章内容如下:
一、出国的起源——心变凉了
我,一个极其普通、无权无势也不很有钱的中国人,也谈谈移民加拿大。
我是学电子的,毕业后自己钻研钻研电脑编程,在国内一家国营单位写写程序。国营单位嘛,搞IT就象炒冷饭,反正一个单位里就我们几个人会写程序,够领导使唤就行,就能混下去了。
领导嘛,他们只要会吃吃喝喝吹吹拍拍就行。我就这么混了快十年。有一年,领导和一个IT工程师突然过不去,互相热吵加冷战折腾了几个月,领导暗中找人想把那个工程师的工作接下来。等到领导确认那个工程师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就叫他回家了。
虽然这场争斗我是局外人,但是,我也象个看杀鸡的猴,想着自己到四十岁的时候,面对满街“三十五岁以下”的IT人员招聘启示,我还能有饭吃吗?
后来领导又和其他人有矛盾,他无意中对我说:“对人就是要狠,才能做的了工作!”我的心里越来越凉,越来越有一个强烈的思想冒出来——将来十年,自己在国内的环境里不知道哪一天会被怎么对待,趁着年轻,出国吧!
找中介办加拿大技术移民。在这过程中,我也在找机会离开这个国营单位。终于一天,我提出辞职。单位不放人,领导也来劝说我。我就坚持着,最后终于,他们把档案放了,我自由了。
然后我去找外资IT公司工作。一家美国独资公司,薪水很高,我在里面混的还算轻松。可是,过一阵公司宣告破产了,发了几千元遣散费,员工哭了一场。而我,签证却很快下来了,出国了。
说实话,一开始是有点不适应。毕竟我在飞机场向亲戚承诺要比出国前混的更光鲜。出国前那段日子,我也感受到自己突然变成了很吃香的人。
怎么说呢,有一次去办事,走出那家大厦(人们都知道那个大厦进出的人都是办出国相关事宜的),门口就一位老阿姨拦住了我——
“你还没有女朋友吧?这是我女儿的名片。”
“我,我已经成家了。”我脱口而出。
那位阿姨反应也很快:“哦,如果你有出国的朋友,也请介绍给我女儿。这个名片上有联系电话。”我只好把名片揣兜里。
回到家,我把这个故事告诉我妻子,把名片也交给了她。她说:“我可扔了?”我说:“扔掉吧。”
妻子打趣我:“你新丈母娘给你的电话也舍得扔?”“扔吧。”看着平时对我爱理不理的妻子居然也有几分醋意,我感觉出国的滋味真是让人飘飘然。
妻子遇到的事情更让人哭笑不得。
她打电话去社区询问:“我出国了以后,万一以后要回来定居,各项社保还能不能恢复啊?” 打电话给公安局:“我出国了,是不是要注销户口啊?我万一以后在海外住不惯,要回国定居,户口还给不给我恢复啊?”
社保的地方和公安局的人都是首先很奇怪地问我妻子:“你为什么还要回来?”好像遇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询问,遇到了一个不可能的话题。
我妻子也被问傻了,还是耐心地再重复一遍问题,他们才回答她的问题,并且告诉她:这种情况是比较少的,至少他们自己没有遇到过。妻子还是不放心国外到底怎么样,她叫我先出去,安顿下来,然后再叫她和孩子去。
二、终于出国了 举目无亲
租间房间住下来。找了一家工厂,做流水线工人。终于有了基本稳定的收入,叫妻子孩子来加拿大,再新租大些的地方搬去住。
最早两年,以前做白领的影子在脑海里挥之不去,而加拿大的白领专业工作又没有这么好找,不是不承认工作经历,就是遇到说听不懂我的英语。听说早几年来就好了,那时候很需要IT人才,再新的移民也不会嫌弃听不懂他的英语。
我时常懊丧的捶桌子,觉得这样做蓝领什么时候是个头。但是我也知道我不想再回到国内那种环境中去。因为我在国内所担忧的,已经在准备出国的时候就想清楚了。
这期间,加拿大一位华人请我业余为他做一个小项目,和另一位华人博士合作。那位博士也是中国大陆来的,在加拿大读了很多年书,后来找了一家IT公司工作,前一阵刚刚被 lay off(被解雇)。
我想,我现在这份工作虽然是蓝领,但不大容易被 lay off,我全家的稳定生活需要它。当然了,我这样想可能也是带有自我安慰成分,因为我本来就还没找到白领工作呢。就这样,我不断衡量着现实,认清了我这份蓝领工作的意义。
我妈则给我打电话来,问起我妻子是否工作。我和妻子决定,我工作,她在家带孩子。如果她去工作,孩子就得去daycare(日托)。算来算去,除了要多交税以外,好像她打工的很大一部分钱还要交给daycare。也不知道这样算准确不准确。
而我另有一个私心。因为我小时候就是爹妈双职工,我的脖子上总是挂个钥匙,放学回来就到邻居家(我妈出钱把我在放学后的这段时间托给他们家),邻居对我不很关心。所以我总希望自己孩子的童年得到充分的母爱,我说服妻子在家陪伴孩子。
三、几年下来 在加拿大渐渐习惯了
一家子守在一起,其实是很温暖、很容易过日子的。而我在这家工厂逐渐升到了机器操作员,工资也升到了十几块。逐渐的,我也品味出加拿大的好来。
加拿大好像是一杯清茶,苦也苦不死人。只要心平的过日子,就会知道老实人不吃亏,会慢慢返出淡淡的甘甜。
可能从国内刚来的时候,好像一个人嘴里吃惯了很多种浓浓的口味,突然被这种清淡吓一跳,因为很多事情不按照原来的思维方式来发生,也不按照原来思维方式来解释它的意义。比如,在国内,认为人人要苦拼苦斗做精英来换取某种生活保障,但是就是难以接受在加拿大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五天的普通labor(体力)工,一个人就能实现全家这种生活保障。
在国内,认为女的也要在各种证书班和公司不断拼打才行。在加拿大,女的却可以只做家庭主妇。在国内,认为孩子要处处不输在起跑线上才行。在加拿大,孩子不那么紧张,照样前途光明。也就是说,国内努力奋斗做精英和国外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最终都是为了达到同一个目标:全家每个人生活有保障。
加拿大环境好,就不用担心国内一个流行感冒,孩子就发烧到40度,深更半夜跑医院打青霉素,大人折腾、孩子吃苦。至少,孩子在海外发烧次数比国内少得多(两年才赶上一次),而且来势也没有那么凶猛,基本几滴退烧剂就解决问题了。
孩子上学很快乐,也不花钱。绿化好,不用买门票,等于到处是公园。就凭这两点,所以孩子不爱闹近视也不爱咳嗽。孩子在户外公共绿地奔跑,我看了都感觉很好。妻子在家带孩子,据她说,老师从来不责骂家长,孩子和家长之间也不攀比成绩和物质生活。
看个病也不用太担心经济问题,不用象在国内似的:揣摩着这个病那个药我们单位属不属于报销范围,给报销多少,实在病的难受还是挨过一晚上明早打个电话给单位,问清楚了再去看病。另外,来了加拿大后,病也少了很多。
我在海外打体力工几年,攒了些钱,但本人因为国内实在没啥钱,所以还是不怎么买得起房子。一咬牙把国内唯一的房子卖了,钱拿过来凑上,马马虎虎买个便宜的公寓,也算是在加拿大有了自己的房子了。
不太回国。说实话也是为了节省支出。有时候请爹妈来探个亲,他们老俩口也是老实巴交的工人干了一辈子,没有啥机会出国。他们来了以后,孩子有老人带,同时妻子就腾出空来去打个Part Time(兼职)贴补家用。
我们也没有时间精力金钱带爹妈到处旅游,就在周末带他们去本市几个景点走走,平时买东西时候带他们一起逛街。更多时候是平时我们上班他们带孩子,接送大孩子上下学,带着小的孩子到附近社区游玩,和几个华人家长聊聊。在他们眼里,和孙子女相处是感情上的很大满足。
爹妈来过再岳父母来,轮流,大家公平。
有时候问妻子:跟我出国苦不苦?她倒是觉得比国内好,在国内她工作难找,找到工作又干得那么辛苦。现在居然能在家当家庭主妇,或者即使偶尔打个兼职,也容易找,还不用象国内似的让加班就得加班,还老爱赖掉加班费。现在好了不知道多少了。
说到老人惦记不惦记我们,老人说,有时候会想念。但是我们在国内的时候,他们时常提心吊胆我们的工作竞争激烈、或者单位人际情况复杂,工作不好保;听着亲戚之间谁谁没有工作了,就想到自己的孩子的工作能不能长久。
现在呢,至少对我这家没有担心了,而且连孙子孙女他们都不担心了。对孙子孙女的教育费用不担心,而且对将来他们的生活保障也不担心。照我妈的话说:有能力尽可以去奋斗做人上人,没有能力也不怕饿死啦,有国家(加拿大福利)保着他们呢;这些孩子们也没有给爹妈养老的压力,你们的养老都是国家(福利)包了;对你们全家,我真正是一百个放心了。
没想到爹妈以前平时是如此牵挂我们的生存问题,现在才知道我们让他们一百个放心了。一时竟觉得这也是向爹妈尽孝的方式——让他们不用为我们家担心了。
确实,加拿大很寂寞。比起中国来,加拿大人口稀少。走出门就没见几个人,也没啥可玩乐的。但是,在国内,我和妻子也是忙着家里单位两点一线的,没有去娱乐场所的习惯。在国内,要买东西,基本是需要用了才去买,就去几家质量保证、价格实惠的店。出去逛街,也多数是eye-shopping(用眼睛看看),兜里几个钱从不轻易掏出来买奢侈品。
所以呢,对我们这家老实巴交的,在国内属于无权无钱的人来说,来到加拿大总算是舒了口气,不用为生存而战战兢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