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加拿大医护人员戴个口罩也不容易,华人还要捐床单被罩? |疫情日记

 文  |麦乐迪


一、   加拿大最好的天气要来了,憋了一冬天的人们会继续留在家里吗?

2020年4月8日 星期三 新不伦瑞克省(加拿大) 晴

加拿大的疫情还在发展,每天差不多有1000左右的新增病例,不过,主要是集中在魁北克、安大略和BC这几个有大城市的省份,我们这个偏远小镇,不太能凑得上这个热闹。昨天城里新增了1例,今天又新增了2例,省里很多地方,已经没有病例了。


但是省里的官员们还是天天大呼小叫的让大家小心,不能大意,说疫情高峰还没有到来。可能是他们也知道,加拿大最好的天气要来了,让憋了一冬天的加拿大人留在家里,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今天也看到一条好消息,说目前加拿大虽然每天新增病例的数字还比较大,但是曲线已经开始平缓,意味着采取的防控措施开始显现效果。如果大家都能继续坚持stay home和social distancing,加拿大的疫情没准儿就此开始好转了。


每天都出来讲话的特鲁多,说已经订了三万台呼吸机,然后说希望用不上,觉得这边的老外领导也够呆的,从来也总结不出高大上的几点中心思想,说来说去的就那些大实话。


其实在我们这个小城里,还真有点感受不到疫情的严重性和紧迫感。自从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后,基本上人们都开始注意保持距离,尽量不出门,也可能是这里年轻人比较少,老年人居多,感觉小城里的人们还都挺“听话”的。这几天气温上去了,蓝天白云,一家一家的人都开始在外面散步 ,连狗带娃一起遛了。


摄影:哈法Grant


如果在路上迎面遇到了,基本上就会有一方远远的让到路另一头,保持距离,然后隔老远说hello,车辆经过,多半司机也会减慢速度,冲着行人摆手示意。


算是波澜不惊吧,有点意思的就是上周六,本地政府号召市民在家门口make some noise(发出声响),为维持这个城市基本功能运转的essential workers(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加油和表示感谢。晚上7点钟,小区里的车喇叭就开始此起彼伏,还有邻居站在家门口敲锅打碗,有才艺的小朋友拉琴吹笛子,还有把大喇叭搬出来放音乐的……孩子们高兴坏了,终于有机会拼命按车喇叭了。

二、本地华人又开始轰轰烈烈地捐口罩

我们城里的华人还在忙活着为医院募捐。早在1月份,中国疫情最困难的时期,这边的华人就通过各种渠道开始买口罩、寄口罩,我知道有不少人是寄给国内红十字会或医院的。


1月底,我们城里每年的传统节目“华人春晚”到底办不办,也引起了争论,一派意见认为不办了为上,另外一派意见认为政府并没有发出警示,不办的理由不足。最后,晚会还是办了,当然,消毒和呼吁刚从中国来的同胞先自我隔离是免不了的。当时在剧院门口,组委会设了一个捐款箱,为国内的疫情募捐,然后将这笔钱送到了中国内地的红十字会。


小城有小城的好处,据说多伦多的华人协会组织没有上千家也有几百家,我们城里就一个,做事情单纯多了。


北美的疫情开始后,除了每天的疫情数字,大家最关心的还是防疫物资。因为都知道我们这里是个穷省,长年依靠联邦政府的资助,本来医疗物资储备可能就没那么充足,再加上之前被大量寄回国的口罩已经脱销,很多人都担心医院有没有充足的准备。


两周前,本地医院的一名护士在Facebook上发了一条信息:希望大家能帮助他们制作防护帽。


一个比较了解内情的朋友说,加拿大的医院在防护物资的使用上有严格的规定,对治疗和护理传染性疾病的医护人员,会提供非常专业和完备的防护用品,比如N95口罩,都是按照每个人的测量数据和尺寸配备的,防护设备的穿戴也都要经过岗前培训。配口罩的时候不能有络腮胡子,如果胖了瘦了,就要重新测重新配。


听说这个,还是有点惊讶,这加拿大人做事,还真是一板一眼的。


但是也有问题,在医院普通岗位工作的医护人员,以及大量辅助性岗位的工作者,比如保洁,前台,还有每天要为病人准备食物的医院厨师,都是没有额外防护用品的。


和国内医院发白大褂不同,这里的护士在上班时所穿的护士服以及戴的帽子,全是需要自己购买或准备的。在当下这个特殊时期,她们需要更多的帽子来更换,这无疑增加了护士们的负担。而且由于很多店铺关门,连购买制作护士帽的棉布材料也变得困难。


当一位老移民在微信群里转了这条消息后,我们本地的华人都开始想办法,会缝纫的主动申请制作帽子,不会缝纫的捐出家里新的床单被罩。不到一周,就做好了一批帽子送到医院。


图片里花花绿绿的是本地华人做的帽子和口罩 捐给本地医院的


接下来就是口罩了。


由于这边市面上已经几乎买不到口罩,不少华人的亲朋好友开始从国内寄口罩过来;也有春节期间回国探亲的,直接带了口罩回来;还有提前通过网购、代购等各种渠道买来的口罩。


总之,由于中国人一贯保有的“未雨绸缪”的优良传统,本地华人基本上都多多少少储备了一些口罩。(当然也有像我这样后知后觉加上行动迟缓的,只能网购口罩等着一个月后从遥远的深圳寄过来的华人。)


管辖本省的中国驻蒙特利尔领事馆也赠送给本地华人一批口罩。这里的中华协会决定优先将口罩发给老年人,让会员自愿去认领。但很多人放弃了这项“福利”,最后剩下了不少口罩。


图片由NB省中华协会提供


中华协会用春晚演出门票的收入,也购买了一批口罩准备捐赠,大家纷纷提出希望将口罩捐给本地的医院和有需要的一线人员。当本地中华协会联系医院相应负责人说明捐赠意愿的时候,对方不仅非常高兴,还特别强调:“Any mask is better than no mask.”

Twitter截图是弗莱家庭医生协会发的收到捐赠口罩的感谢推文

于是,本地华人又开始轰轰烈烈地捐口罩。


朋友说,到今天,已经大约捐献了近900个口罩给本地医院,当然,大家还在捐款和继续捐口罩。


图片由NB省中华协会提供


这就是我们这些海外华人正在打的“全场”。其实,所有的善意都是非常自愿的,甚至是自发的,没有人强迫,也没有道德绑架,大家似乎是在有意寻找各种机会想要做点什么。


就好像是前一阵子加拿大政府不断发布各种紧急救助政策一样,政府努力做好政府该做的事情,民众自然也会竭尽所能地回报社会。


我想,这才是一个社会的良性循环吧。(完)


ps:盖饭招聘信息流平台国际新闻编辑高级编辑和主编,工作地点北京武汉均可,专兼职都可,要求有媒体或者自媒体新闻经验,有丰富国际知识,对中国用户的high点很敏感,有一定外语翻译能力(能纠正机翻的错误和改成中文表达),有敬业精神,新闻发生时能立刻爬起来组稿。待遇高于行业水准。同时招聘国际新闻大夜班主编和编辑,因为时差因素,优先考虑居住在美国或加拿大的应聘者,欢迎留学生兼职,待遇从优。有兴趣可发简历至yiqijianada@qq.com。

推荐阅读(点击可看):

妻子感染,居家隔离的加拿大总理给三个娃做饭还要天天做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