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最近有个词很火:“这很加拿大”

 文 |羽乔


最近有一个词很火,叫这很加拿大


一个狗熊趴在窗上,好奇人类怎么突然开始春眠了,这很加拿大。


一款火爆的薯条上面撒着奶酪和肉汁,刺激宅家的人们食欲保持旺盛,这很加拿大。


国民品牌Tim Hortons给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送免费暖心咖啡,这很加拿大。


温哥华人民每晚7点像赶走吃月亮的天狗,那样敲锅打盆制造噪音为医生护士加油,这很加拿大。


总理每天都出来演讲有时候还忘了穿大衣,狼狈的跑进去,跑出来。讲话的词发音独特还被编成神曲在网上传,这也很加拿大。


政府大把撒钱,各阶层、各族裔、各行业都得到扶持,每个人都觉得温暖,这也很加拿大。


这些正能量的小品文涵盖了加拿大的气候环境、风土人情,处处透着傻白甜的正能量,真的很加拿大吗?

先插个题外话,作为一个70年代生人。我们的青少年时代,接触的欧美舶来品并不多,但很受欢迎。我当时就什么都喜欢,除了一样,苏格兰风笛。当时还是钢铁直男的少年看着银幕上苏格兰男人居然穿着裙子,露出男人也有的白花花的大腿,排着队去送死,背景就是哀乐一般的风笛声。真是丧气又忧郁。


彻底改变我印象的是一部电影,《勇敢的心》。在中国看到的时候已经是1996年了。梅尔吉布森主演。囊括了1996年奥斯卡的5项大奖。故事跌宕起伏,情节完整饱满,更重要的是,苏格兰风笛像线索一样贯穿了3个小时的电影,几乎是用它不变的节奏,演绎出了幸福、欢快、坚强、悲壮以及希望的各种声音,像一个指路的精灵那样带着你跟随着英雄的心路奔跑。


从那以后,彻底迷上了风笛。再回头看看那些燧发枪时代的电影,就有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才明白风笛是一个有着独立属性的神器。无论什么时候,都会让你坚定的跟随希望的指引。


前不久,又看到了一段朋友发来的风笛视频。一位叫Bob的千岛湖市民,从美国渡假回来,需要在家里隔离2周,在即将要出关前的2天。Bob站在自己家的阳台上,面对后院独自演奏了这段苏格兰风笛。


单从音乐的角度,完全算不上是精品,其实在过程中还有个别阶段明显掉音。不过,这不影响Bob进行他自己的表演。他穿着盛装,专注的进行着表演。这里就是他的世界,他的舞台。虽然他演奏的不算专业的,但是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在配合他的表演,服从他的表演,因为这完全是他的世界。


倾听的观众并不多,稀稀拉拉的几个人,保持着社交距离,只有两个像是母女的站在一起,每个人都认真的在倾听,站得很直,带有一份独立和骄傲。一曲奏罢,老Bob认真的谢幕,大声对大家说“Thank you”。热烈的掌声响起,仿佛这里是国家大剧院刚刚演完“天鹅湖”。没有一点草台班子的滑稽,也丝毫体会不到没有观众的窘迫。能体会到的只有专注和真诚。


静静的千岛湖像一个沉默的背景,衬托着这群人的能量。不是那种狂热的,发泄的,宣泄的能量,而是独立的,自尊的,纪律的能量。


在政府隔离政策期间,据说90%的加拿大人都像Bob这样自觉的遵守了隔离政策。也可能有很多人选择了像Bob这样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自己所想表达的个人信念和希望。那些或许和他相识的或者素不相识的人,用他们的方式表达了对Bob的支持。这是一种自尊又坚定的方式,是加拿大真实而又强大的精神基础。这是真正的加拿大,这很加拿大。


现在已经是4月下旬,加拿大的疫情在慢慢的减退。看起来加拿大人的内涵没有因为疫情而有丝毫的变化,这也很加拿大。(完)


盖饭内容工场招聘

招聘岗位:白班与夜班国际新闻编辑主编,高级编辑,编辑,兼职编辑,特约记者。

工作地点:北京武汉海外均可。

岗位要求:有一定媒体或者自媒体新闻经验,有丰富国际知识,对中国用户的high点很敏感,有一定外语翻译能力,能纠正机翻的错误和改成流畅的中文表达。有敬业精神,新闻发生时能立刻爬起来组稿。类似川粉和小粉红只要立场不要事实的,以极端、(某方面)原教旨主义、洁癖自称的请勿应聘。夜班岗位,因为时差因素,优先考虑居住在美国或加拿大的应聘者,欢迎留学生兼职。

岗位待遇:高于行业平均水准,注意薪酬均以人民币发放。


有兴趣可发简历至yiqijianada@qq.com

推荐阅读(点击可看):

妻子感染,居家隔离的加拿大总理给三个娃做饭还要天天做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