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商业内幕:中国的经济和未来都在迅速萎缩,背后的本质问题是一人统治

商业内幕资深记者丽奈特 · 洛佩兹的报道认为,通货紧缩会让中国经济面临比更大的麻烦,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人统治造成的执政失灵。加美财经编译,仅供参考,不代表支持文中观点或者确认其中事实。

COP PARIS, CC0, via Wikimedia Commons

2024 年将是中国令人难以置信的萎缩之年。几十年来,中国的发展势头一直被视为势不可挡,一切都在变大,文化影响力、地缘政治野心、人口数量,而且似乎还将持续下去,直到世界按照中国的形象重塑。

这种不可阻挡的崛起,基础是蓬勃发展的经济,这使得中国政府能够在其他领域大展拳脚。但现在,中国的经济正在萎缩,而北京所想象的未来也正在随之缩小。

中国通货紧缩日益恶化,是经济萎缩的最明显信号。当美国人担心通货膨胀或物价上涨过快时,北京的政策制定者却因为物价下跌而焦虑不安。

消费者物价指数在过去三个月中连续下降,这是 2009 年以来中国最长的通货紧缩。在争夺全球经济霸主地位的竞争中,通货紧缩是北京脖子上的信天翁(注,西方传说当一个人身处困境,他就被称为“脖子上挂着一只信天翁”,这是对杀死信天翁的水手的惩罚。水手认为伤害或杀死信天翁预示着灾难的降临),这表明中国的经济模式已经真正耗尽了活力,需要进行痛苦的结构调整。

但除了金融问题之外,物价下跌还表明了中国需求更深层次的萎靡不振。

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政治学教授裴敏欣告诉我:”中国的通货紧缩是希望的通货紧缩,是乐观主义的通货紧缩。这是一种心理失衡。”

这种影响不会局限于中国本土。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让全球各地资金蜂拥而至,而中国经济的萎缩,正在全球市场上产生跷跷板效应。助推中国崛起的外国投资者纷纷跑路,以避免其资产负债表陷入困境,而世界各国政府也开始质疑中国即将成为经济规模第一的说法。

中国政府为应对这一颓势所做的努力或失败,将决定未来数十年的人类进程。

灾难

这似乎有悖常理,尤其是考虑到西方过去几年的经验,但通货紧缩在很多方面比通货膨胀更可怕。当需求过多而产品过少时,就会出现通货膨胀,人们想买东西,但东西根本不够用。相比之下,通货紧缩发生在商品和服务充足但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于是,企业被迫降价,以吸引消费者前来消费。

每个经济体都会出现衰退或衰退期,即需求下降和信心减弱迫使企业出售商品的时期,但是,只有当这些弊病在国内出现并发展下去时,持续通货紧缩才会发生。

中国对通货紧缩的担忧从夏天就开始了。7 月份的消费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0.3%,这是自大流行肆虐以来从未出现过的情况。当其他发达经济体经济起飞过快时,中国却出现了可能陷入困境的迹象。

8 月份的价格似乎趋于稳定,直到猪肉价格开始大幅下降,推动了 10 月、11 月和 12 月的价格总指数下降。尽管如此,政策制定者还是看到了一些希望,因为通货紧缩主要是由猪肉价格推动的,而猪肉价格在中国的波动非常大。

但最近的数据显示,核心通胀(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等波动较大的类别)也同样疲软,12 月份仅同比增长 0.6%。

Autonomous Research董事兼高级分析师朱夏琳(Charlene Chu)说,北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房价下跌是否会持续到2024年,或者北京能否重新点燃一些需求。

她对后者不抱希望:”我倾向于通货紧缩的压力会继续加大,但今年的数据会继续反反复复。”

中国的首要问题是债务,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债务,这个行业占中国 GDP 的 25% 至 35%。多年来的过度建设(据估计约为人口数量的两倍)和人口增长放缓,导致房价暴跌。房地产问题严重破坏了中国家庭的资产负债表,许多家庭将大部分积蓄都投入了房地产,并给其他经济部门蒙上了一层阴影。

法国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姚炜说:”中国人70%的资产都在住房上,因此你可以想象这对信心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通货紧缩可能会长期存在的因素”。

看到自己的投资缩水,许多人停止了消费。15 年前,华尔街认为中国消费者最终将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宰。现在,他们却躲了起来。即使中国已经走出了动态清零政策的冰冻期,零售额的增长与一些分析师的预测相比仍然令人失望。

朱说:”我认为,在房地产价格压力仍然很大、消费者处于储蓄状态的情况下,相信通货紧缩压力会消失是不现实的。”

被困住了

2002 年,后来担任美联储主席的伯南克,就如何应对通货紧缩发表了开创性的演讲。作为一名经济史学家,他的学术生涯一直在研究大萧条——通货紧缩事件之母,根据研究,他得出了一些结论,我给大家介绍几个与中国当前形势相关的:

通货紧缩是罕见的,但即使是温和的通货紧缩(如伯南克所说的 “消费价格每年下降约 1%”),也会使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停滞数年。

在通货紧缩的经济中,由于货币减少,偿还债务变得更加困难,这种情况被称为 “债务通缩”。

“预防通缩胜于治疗通缩”。

日本是通货紧缩陷阱的较新例子。也许,只是也许,日本正在摆脱与通货紧缩恶魔长达 25 年的共舞。在经历了数十年的高速增长后,日本经济在上世纪 90 年代因债务沉重和人口老龄化而崩溃。

这两股力量共同将日本推入通货紧缩,压低了工资水平,抑制了消费支出。听起来耳熟吗?

我们从日本多年的停滞中学到的是,一旦出现通货紧缩,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痛苦的债务重组。法国兴业银行的姚说,如果中国政府迅速开展这样一场反债务运动,就可以防止通货紧缩。

问题是,我们还没有看到中国共产党愿意这样做的证据。

为什么不

当然,如果中国共产党问伯南克如何应对通货紧缩,他可能会告诉他们昨天就采取戏剧性的行动。喷射货币枪,开始从直升机上投放现金,让人们重新消费。通货紧缩只能通过刺激需求来解决。

但中国共产党不愿直接帮助中国家庭,即使是疫情的深水区。

“中国在疫情期间没有提供任何财政支持,”姚说。”其他大型经济体都采取了某种刺激措施”。

当然,中国政府在过去一年中采取了措施,放松了银行和国有企业的金融条件,还降低了一点利率,并向陷入困境的地方政府提供了 1400 亿美元的救命钱。

但是,所谓的供给侧改革需要时间才能进入普通人的生活并刺激需求,如果真的发生的话。充其量可以防止通货紧缩,但却无法扭转通货紧缩的局面,实现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调查机构《中国经济景气指数》(China Beige Book)的分析师在最近给客户的一份说明中说:”明年任何真正的增长,都需要全球经济出现重大的上行惊喜,或者政府采取更积极的政策。”

中国共产党并非对经济困境一无所知,习近平甚至在新年致辞中提到了中国人民在经济上遭受苦难的现实,这对他来说还是第一次。虽然中国共产党的官僚们在宣布中国的 GDP 增长达到预期时可能显得拘谨,但他们更柔和的语气和对国际商业更积极的追求,掩盖了他们的担忧。

问题是,如果中国政府知道情况有多糟糕,他们为什么不采取更多措施呢?

对于为何没有向家庭提供财政支持,分析师意见不一。荣鼎的分析师洛根·赖特在 8 月份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认为,中国实施财政刺激的能力被大大高估了。

赖特在最近的一次电话采访中说,中国政府的杠杆 “远比人们通常理解的要高”。”

他认为,”问题在于,中国在投资主导型增长模式之外并没有征收多少税收。由于债台高筑,又没有健全的筹资机制,中国政府的现金流已经大不如前。”

但还有另一种可能,也许更糟糕。中国政府不是不能实施刺激政策,而是根本不会这么做。习近平不相信直接向民众发放现金有帮助。

而现在,由于整个中国都是由一个人在管理,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得出的结论是,这里面有一点意识形态的因素,”姚告诉我。”从某种意义上说,习近平想建立自己的经济秩序。他试图避免重蹈西方的覆辙,那就是浪费钱,花那些不能带来长期回报的钱。从这个角度看,向家庭寄送支票并不能带来长期回报”。

也许两者都有一点。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不同派别,改革派与反改革派曾有过争论和改变政府政策路线的空间。而在习近平的中国,这种空间已荡然无存,变成了他手掌中可以容纳的任何东西。

不仅仅是经济

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的各种空间都变小了(好吧,人口减少不是他的错)。但他的政府导致了中国共产党以前没有干预的空间都在缩小,包括艺术和知识生活、各种形式的个人表达以及私营企业。

习近平之前的中国,是一个学会处理多元声音的地方,只要这些声音不是公然攻击国家。习近平时代的中国,人们在网上用暗语表达哪怕是微小的不满,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中共审查员将他们的言语擦掉。

克莱蒙特的裴对我说:”中国人必须收缩自己的野心。政府中的人应该大幅缩减他们的野心”。

这种意识形态上的收缩,有多种形式: 北京名义上的反腐行动又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对政府中偏离习近平路线的官员进行全面清查。身家数十亿的商界巨子们已经意识到,他们的财富再也不能保护他们不被中共伤害。外国投资者纷纷落荒而逃。

就连中国的旗舰项目 “一带一路 “基础设施贷款计划也被缩减。一位驻东亚的前美国外交官对我说:”他们不再横行天下了。”

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中国对美国不再构成对抗性挑战,只是意味着中国政府在竞争中优先考虑投资方向。习近平不会放弃军事投资,因为统一台湾仍然是他的首要目标。中央政府将继续投资于技术和先进产业,因为认为在这些领域它可以占据先发优势,比如:电动汽车、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

荣鼎的赖特说:”我们不认为美国在现阶段会面临来自中国的增长挑战。”

美国和欧洲担心的是产能过剩带来的溢出效应。换句话说,中国将更有选择性地选择战斗,更激烈地捍卫自己的经济优势。一个通过全球金融联系建立起来的更大的世界将断开连接,分散成更小的节点。

不要指望萎缩的中国会成为缩头乌龟。除了借钱给别人,宽宏大量从来都不是中国政府的强项。当中国还是一个成长中的超级大国时,所遭受的轻视只会让其在地位缩水时更加痛苦。

习近平绝不会放弃面子。这就是一人统治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