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2024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五大不确定因素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发表的文章说,中国经济开始缓慢反弹,摆脱了大流行造成约 141 万超额死亡人数和动态清零政策的影响。如今,尽管经济增长很可能达到政府为 2023 年设定的 5% 的目标。但中国经济依然困难重重,私人投资平平,消费者信心不足,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物价下跌、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低迷是新一年的警示信号。

Photo by Alejandro Luengo on Unsplash 

以下是中国经济表现和政府对策的五大不确定性,这些将决定中国经济在2024年能否持续增长。

1. 中国能否避免通货紧缩?

近几个月来,中国的通货紧缩压力有所加剧。11 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创下了三年来的最大降幅。更不祥的是,生产者价格通胀率一年多来一直为负值。虽然消费价格的大幅下降部分是受猪肉价格下降的影响,但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通胀率在 11 月份只是略微上升,反映出国内需求疲软。

GDP 平减指数是衡量一个经济体整体通胀情况的指标,中国的今年第二和第三季度均为负值,全年可能为负值。

如果物价继续下跌,消费者和企业很可能会因为预期物价会进一步下跌而放弃购买和投资。通货紧缩螺旋式上升将导致生产下降、工资下降和失业率上升。

即便是现在,不断上升的通货紧缩压力也在推高实际借贷成本,加重本已沉重的债务负担。据估计,中国经通胀调整后的实际借贷成本,已达到 2016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4 年中国面临的第一个重大问题是:政府是否会进行必要的政策调整以重振经济增长,日益警惕和不情愿的私营部门是否会做出回应?

2. 政府是否会通过加大刺激力度来应对债务-通缩螺旋?

应对总需求疲软和物价下跌的教科书式对策是刺激政策,但中国政府在 2023 年只是采取了试探性行动。中国人民银行仅适度下调了政策利率,这或许反映了一种信念,即在信贷需求疲软的情况下,进一步放松银根不会奏效。

此外,货币疲软和资本外流加剧也限制了央行的操作空间。

哥伦比亚大学的魏尚进建议,中国需要采取欧洲央行十年前奉行的 “不惜一切代价 “的做法,以阻止中国正在陷入的债务通缩漩涡。然而,北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近发出的信号表明,中国不会采取这种做法。

中国领导层一年一度的聚会为新一年的经济政策定下了基调,而目前的基调表明,虽然货币政策可能会进一步放松以抵消通货紧缩,但不会采取大规模的货币刺激措施。

如果货币刺激乏力,财政政策可能会在 2024 年发挥更突出的作用。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不愿让财政赤字超过 GDP 的 3%。但中国政府最近的预算调整,即增发 1 万亿元人民币的主权债券,全部筹集的资金将转移给地方政府,似乎表明中国政府正在反思其长期以来的财政保守主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承诺在新的一年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中国的总体财政赤字占 GDP 的比例可能上升至 3.5%或更高,新增财政赤字很可能完全由中央政府发行国债来解决。

2024 年的第二个大问题是政府将如何应对疲软的经济增长。中国央行是否会在新的一年做出意想不到的措施?我们是否会看到中国政府在如何使用财政政策方面发生重大变化?中国政府在货币和财政政策的使用上是否会继续保持保守,认为其迄今为止的行动将在新的一年里得以延续?

3. 私营部门的信心能否恢复?

在我们最近的北京之行中,经济学家、商界领袖和劳动人民一再表示对经济持续复苏信心不足。尽管 2023 年初出现了短暂的好转,但中国消费者的信心仍处于历史低位。家庭继续将储蓄(前几年他们会将其用于房地产或其他购买),存放在银行存款等流动性更强的资产中。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截至 11 月底,家庭银行存款达到 135 万亿元人民币,再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在密集的监管和打击行动之后,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依然低迷。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依然疲软。受房地产开发投资萎缩拖累,民间投资同比萎缩已超过六个月。

正如亚当·波森所说,信心低迷是自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困扰着中国经济的 “经济长期衰退”(economic long COVID)的一个症状。造成经济持续低迷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政府对私营部门活动的任意干预,这在其对大流行病的极端反应中达到了顶峰。

因此,家庭和公司对经济刺激措施的反应越来越迟钝。2023 年在住房领域采取的几项支持措施,对于恢复信心或增加销售几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正如我们的一位学者在今年早些时候警告的那样,如果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作用不减弱,中国私营部门的活动就不可能加强。

2024 年的第三个大问题是,私营部门是否会对政府的表态做出回应,或者只有更大胆的政策措施才会带来新的信心和投资。

4. 政府能否阻止房地产下滑?

房地产下滑继续拖累消费者和企业信心,进而拖累中国经济增长。尽管政府今年出台了许多措施来恢复住房需求,但房地产销售几乎没有起色。由于销售低迷,房地产开发商继续在流动性危机中挣扎。

也许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政府的房地产政策最近从支持需求转向支持开发商融资。政府已要求主要国有银行向房地产开发商,尤其是私营开发商提供更多贷款,甚至向一些缺乏足够抵押物的开发商提供贷款。

这并不是中国国有银行第一次被要求向开发商提供更多支持。过去,银行一直抵制政府的推动,希望避免不良贷款急剧增加和利润空间缩小。这次会有所不同吗?

政府可能会进一步利用政治影响力,加大对银行贷款决策的干预力度,从而进一步削弱中国的金融稳定性。

5.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会反弹吗?

对中国经济信心不足的不仅仅是国内投资者。中国的国际收支数据显示,外商直接投资(FDI)正以创纪录的速度撤离中国。外资企业不仅拒绝进行新的投资,一些企业还出售现有资产,将收益大规模汇回总部。

几乎没有证据表明跨国公司完全撤出中国。大多数外资企业可能只是出售部分在华投资,同时继续在中国保持存在。

中国政府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并提出了更多的支持性言论和政策,以重振外资流入。这些努力在外商那里是一种 “承诺疲劳”,因为他们仍然怀疑中国政府的支持性言论能否真正转化为有意义的政策行动。

导致近期外国直接投资崩溃的其他因素,包括日益恶化的地缘政治,也不可能很快扭转局面。鉴于这些因素,2024 年外国投资者是否会重返中国仍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