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印度想尽快复制中国经济奇迹,但有些阻碍还是很明显

纽约时报报道说,印度经济蓬勃发展。股票价格一路飙升,是世界上表现最好的国家之一。政府对机场、桥梁和道路以及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几乎随处可见。印度的总产出(即国内生产总值)预计今年将增长 6%,增速超过美国或中国。

Bahnfrend, CC

一个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印度应从中国经济放缓中获益,而中国的经济放缓是由不断发展的房地产危机所引发的。中国与西方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促使外国公司将在中国的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从而为印度打开了另一扇门。

硅谷风险投资基金 Celesta 的印度裔管理合伙人斯里拉姆·维斯瓦纳坦认为,投资者 “希望填补供应链中出现的真空”。他说:”我认为,这正是印度的机会所在。”

世界银行称赞了印度对基础设施支出的承诺,在大流行期间,印度加大了基础设施支出,当时私营部门需要救援。从那时起,印度政府加倍努力,为曾经阻碍商业投资的道路、港口和电力供应的改善提供资金。

但是,以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为己任的世界银行认为,至关重要的是,这些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政府支出要能点燃企业的消费热情。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称之为 “挤入效应”,例如,一个新港口毗邻一个闪亮的新工业园区,就会吸引企业建厂和雇佣工人。

去年,世行表示预计印度即将出现 “挤入效应”,这已是连续近三年的预测。世界银行印度国别主任奥古斯特·塔诺-库阿梅在四月份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要加快信心的增长,光靠公共投资是不够的。你需要更深入的改革来促使私营部门投资”。

缺乏信心,倒是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股市正在创下纪录,即使外国投资者正在退缩,不再通过创业公司和收购来购买印度经济。

印度商业之都孟买的股票市值从一年前的 3 万亿美元增至近 4 万亿美元,比香港的股票市值还要高。印度的小投资者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买卖公司相比,股票交易快捷方便。最近,年均 400 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在过去一年缩减至 130 亿美元。

企业观望并等待投资的一个原因,是莫迪的政府很强大。

一方面,企业渴望政治领导层的稳定,而印度很少(如果有的话)有这样一位根深蒂固的领导人。12 月,他在印地语中心地带举行的三次大选中击败了主要反对党,今年似乎有望连任。莫迪公开说自己亲商。

但是,他的政府在管理经济方面喜欢干预,这可能会给企业的投资带来危险。8 月,政府突然宣布限制笔记本电脑的进口,以刺激国内生产。这让依赖笔记本电脑的企业陷入困境,而这项措施几乎也是突然撤销的。

同样在 7 月,政府对在线博彩公司追溯征收 28% 的税,一夜之间摧毁了这个价值 15 亿美元的产业。

与莫迪及其政治圈子关系密切的企业表现尤为出色。最突出的例子是穆克什·安巴尼的信实工业公司和阿达尼集团,这两家企业集团涉足印度生活的众多领域,近年来市场综合实力大幅增长: 每家公司的旗舰股票价值都是莫迪刚就任总理时的六倍。

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已成为税务执法机构高调突袭的目标。布朗大学经济学家阿尔文德·苏布拉马尼安曾于2014年至2018年在莫迪的政府中担任首席经济顾问,他说,”如果你不是两个A(指阿达尼或安巴尼),要想在印度的监管道路上游刃有余可谓困难重重,国内投资者感觉有点脆弱。”

他也指出,莫迪政府在过去的九年中改善了许多商业环境。关键系统运行得更好,许多类型的腐败得到了遏制,商业数字化为增长开辟了新的舞台:”莫迪现象的真正复杂和有趣之处在于,有很多炒作、虚张声势和操纵行为。但确实是建立在成就的核心之上的。”

尽管如此,负责将数十亿投资资本引入印度的外国官员仍抱怨说,在印度经商的许多传统痛苦依然存在。最常提到的就是繁文缛节。每一级审批都有太多的官员参与,而且获得法律判决的速度仍然非常缓慢,更不用说执行判决了。

阻碍长期投资的另一个因素,是 “印度增长故事 “的弱点:需求来源,即外国投资者和国内企业梦寐以求的消费者。

在印度 14 亿人口中,约有 2000 万印度人生活富足,足以购买欧洲消费产品、建造豪宅,以及加强汽车行业的顶级服务。而其余大部分人则在食品和燃料价格的通胀中挣扎。银行正在向这两类消费者提供信贷,但对企业的信贷则较少,因为担心绝大多数客户在未来几年都会勒紧裤腰带。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投资者对印度感到放心,”苏布拉马尼安说。

但他仍抱有希望。即使年增长率低于 6%,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新建和改善的基础设施最终将吸引更多的私人投资。而消费者财富的收益,由于分配不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提高更多的收入。

最大的变数,在于印度能否从中国手中抢到全球业务的重要份额。最受瞩目的例子是苹果公司,这家价值 3 万亿美元的巨型公司正在慢慢地将部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出去,虽然价格昂贵的 iPhone 在印度市场仅占 5%,但目前全球约有 7% 的 iPhone 是在印度制造的。

摩根大通估计,苹果打算到 2025 年将这一比例提高到 25%。到那时,印度的一切都将成为可能。

“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苏布拉马尼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