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刊发署名文章,分析了作为总理十年并没有取得良好成绩的李克强,为何还在中国人中得到了普遍的敬意和怀念。加美财经编译,仅供参考,不代表支持文中观点或者确认其中事实。
十年来,习近平一直在努力,要将中国人民打造成拥有共同 “中国梦 “的爱国群众。但是,当备受欢迎的前第二号国家领导人李克强于 10 月 27 日去世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进入了防御模式。公众对已故 “人民政府 “领导人的深厚感情,应该是一个执政党可以双手抓住的机会。相反,习近平几乎按下了紧急按钮,严格限制公众对李克强生平事迹的庆祝活动。
这充分说明了习近平对中国人民,以及对自己按照自己的形象改造中国的努力到底有多少信心。
许多中国人对李克强怀有深情和敬意,但这并不是因为他在长达十年的总理任期内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实情况是,李克强碌碌无为。他早期承诺的 “李克强经济学 “经济政策毫无进展,但这并不完全是他的错。
他被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牵着鼻子走。这在中国是众所周知的。
现在人们记住李克强的原因是,如果他从 2012 年起担任中共最高领导人,中国本可以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
在 2007 年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之前,李克强一直被认为是胡锦涛作为国家主席和党的领导人的首选接班人。但习近平当时击败了李克强,被指定为下一任领导人。
2012 年,习近平从胡锦涛手中接过中共政权,李克强成为他的第二号人物。在习近平掌权后,中国偏离了邓小平制定的路线,重新回到了国内极权主义和国外强硬主义的道路上。
可以肯定的是,李克强不会带领中国走向民主的未来,人权和法治也不会得到普遍尊重。中国的列宁主义制度不允许这样做。他甚至不是中国的戈尔巴乔夫。李克强忠于现有的共产党制度。
但李克强是一位技术官僚,他更喜欢邓小平的 “改革开放 “道路,而胡锦涛作为江泽民的继任者也坚持了这一道路。在将近四十年的时间里,这条道路带来了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和较低程度的专制压迫。
悼念李克强的中国人是在悼念这个时代的终结。也就是说,纪念李克强实际上是对习近平及为中国设定的前进方向的不满。既然批评习近平或他的政策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在不提及习近平的情况下,纪念李克强就是中国人在不招致国家报复的情况下所能做到的极限。
公众对李克强的喜爱,让人想起 1989 年春前中共总书记胡耀邦去世时爆发的悲痛。对这种情绪爆发的明显宽容助长了支持民主的抗议活动,这些活动最终被中国军队在当年 6 月的天安门广场上镇压。
胡耀邦属于共产党的自由派,他曾提出党政分开的想法,此举有可能终结中国的列宁主义制度。为此,他被赶下了台。
李克强从未考虑过这样做。但由于担心公开悼念李克强的活动可能会失控,因此上周不允许举行有公众参与的追悼会。
与 2019 年前总理李鹏的葬礼安排相比,还是很清楚的。李鹏是北京的屠夫,很少有人哀悼他的去世。李克强代表的是共产党更亲切、更改革的面孔。
虽然习近平转向镇压暴露了他的不安全感,但这并不能证明这个政权缺乏韧性。必须区分短期和长期的韧性。习近平可能削弱了共产党统治的长期可持续性,但他对政权安全的关注加强了政权的短期韧性。
习近平的错误方针,加剧了中国目前面临的经济颓势。这破坏了他宣称的提升共产党与中国人民之间社会契约的意图。他希望将中国从弱变强,并在此过程中改善党在物质福利方面能为人民带来的福祉,让人民为自己的国家感到自豪。
习近平转向极权主义,包括排挤李克强、限制私营企业、动摇房地产市场、加剧与西方和日本的紧张关系,以及在COVID问题上翻来覆去,这些都被证明是适得其反的。
但中国经济的规模和资源意味着,这些挫折不足以威胁习近平或中国共产党对权力的掌控。
事实上,习近平在李克强意外逝世后迅速采取的行动所体现出的政治敏锐性和果断性,应该提醒所有人,习近平会不惜一切代价,将任何对其权力或共产党权力的挑战扼杀在萌芽状态。
但是,面对习近平的限制,公众对李克强的哀悼表明,中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不屈不挠的向往依然充满活力。
作者曾锐生(Steve Tsang) 是伦敦大学 SOAS 中国研究所所长,也是即将出版的《习近平的政治思想》(牛津大学出版社)一书的合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