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中国7月进出口数据大降,出口疫情爆发以来最严重下滑

中国7月份进出口降幅超过预期,据金融时报和路透。


周二的官方数据显示,按美元计算,出口同比下降了14.5%,这是自2020年2月大流行以来的最大降幅。进口下降了 12.4%,进口下滑幅度也是今年1月以来最大的。

接受路透社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测降幅分别为12.5%和5%。

分析师表示,尽管进口价格疲软反映出需求疲软,但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也加剧了总体跌幅。

严峻的贸易数据加强了人们对第三季度经济活动可能进一步放缓的预期,建筑、制造业和服务业活动、外国直接投资和工业利润都在减弱。

在中国向世界关闭的三年中,出口帮助支撑了中国经济,但在 2023 年,由于全球高通胀和利率上升抑制了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出口陷入困境。

在过去的三个月中,出口逐年下降,6 月份下降了 12.4%,进口也下降了 6.8%。

根据采购经理人指数,制造业活动也已连续四个月萎缩,反映出口环境疲软。7 月份进口也出人意料地大幅下降。

“进口数据相当糟糕,”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中国经济主管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说。”根据我们的估计,自今年年初以来进口量的几乎所有复苏都在7月份化为乌有,这至少可以说是令人担忧的,并表明国内情况在过去一两个月里正在迅速减弱。大多数出口订单指标都表明,国外需求的下降幅度远大于迄今为止海关数据所反映的情况。”

经济学人智库高级经济学家徐天辰解释说,进口总数据比预测的要差,因为 “经济学家可能误解了大宗商品的价格因素,而大宗商品在中国进口中占主导地位。例如,中国进口了更多的石油,但价格却更低,因此 7 月份原油进口量加快,但进口额却放缓。类似的逻辑也适用于谷物和大豆。”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7 月份的原油装船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17%,但比上个月下降了 18.8%,创下了自 1 月份以来的最低日装船量;由于巴西大豆产量接近历史最高水平,7 月份的大豆进口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23.5%。

由于芯片技术和中国 “去风险 “的外交紧张局势加剧,中国对美国(中国商品的第一大目的地)的出口同比下降了23.1%,对欧盟的出口下降了20.6%。

作为中国对全球商品需求的领先指标,韩国对华出口 7 月份同比下降 25.1%,为三个月来最大降幅。

在香港,贸易数据公布后,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周二下跌2.2%。人民币触及三周低点,亚洲股市以及被视为中国经济增长指标的澳元和新西兰元走软。

香港经纪商财富证券董事总经理Louis Tse说:”受出口数据影响,今天出现了大量卖盘。”

中国海关总署在一份声明中称,今年前七个月的进口额为14.6亿美元,下降了7.6%;出口额为19.4亿美元,下降了5%。

根据惠誉的数据,尽管中国货物吞吐量在第二季度和第一季度分别同比增长了10% 和8% ,但中国上半年的出口额同比下降了5% 。

中国政府正在寻找在不过度放松货币政策的情况下刺激国内消费的方法,以免引发大量资本外流。

国家规划师上周表示,刺激政策即将出台,但迄今为止,投资者对扩大汽车、房地产和服务业消费的建议还不太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