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作者中泽胜治分析了中国的”退耕还林 “背后的原因。加美财经编译,不代表支持文中观点或者确认其中事实。
“退林还耕 “是这些天在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一个口号,公园和森林被变成农田的视频片段正在疯传。
对于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颠倒的现实。过去二十年来,政府的基本政策恰恰相反: “退耕还林”。
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在《世界观察》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对中国的粮食短缺表示担忧。
北京迅速作出反应,认真地试图提高中国的粮食自给率。当时的总理李鹏,领导了一场大幅提高粮食产量的运动。
但到1998年,当具有改革意识的朱镕基接任总理时,情况发生了变化。
由于对布朗的警告反应过度,中国的农业生产增长超过了需要,最终出现了供应过剩。就在那时,中国政府转向了退耕还林的新政策。
在中国需要阻止沙漠化的时候,有一个环境方面的问题。
这也是社会和工业政策的一部分,将人们从内陆地区人口过多的农业村落,转移到沿海城市附近不断扩大的工业区。
在习近平的领导下,退耕还林政策加速推进,习近平倡导的绿色发展运动是习时代的特征,对环境的强调也 符合全球趋势。
近几个月来,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用习近平自己的话说,世界正在看到 “一个世纪以来从未见过的重大变化”。
中国学者和知识分子在社交媒体上指出,生产更多粮食的转变,是由外部因素引发的,如乌克兰战争和美国领导的针对中国的国际联盟。印太经济框架(14个成员国为建立一个不太依赖中国的供应链所做的努力),也在中国决策者的考虑之中。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乌克兰战争。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农业大国乌克兰的玉米。玉米是三大谷物之一,与大米和小麦并列,不仅是重要的主食,而且是主要的牲畜饲料。
在中国,进口玉米被广泛用于有利可图的养猪业。
乌克兰曾经占到中国整体玉米进口的80%以上。但在与特朗普政府达成的妥协协议下,中国从美国进口的玉米也急剧增加。
2021年,中国70%的玉米从美国进口,30%从乌克兰进口。那一年的进口已经满足了中国10%以上的玉米需求,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上升。
顺带一提,中国人喜欢吃葵花籽。相当数量的葵花籽已经从乌克兰进口到中国,包括用于榨油。乌克兰的向日葵田在中国很有名,这要归功于《向日葵》,这是一部1970年的电影,由索菲亚·罗兰主演,是第一部在苏联拍摄的西方电影。
据当地媒体报道,中国2022年的整体玉米进口量暴跌27%。
这对进口商来说是三重打击。一些美国的合同在2022年到期;由于俄罗斯的全面入侵,从乌克兰的进口量断崖式下降;更加痛苦的是,粮食的国际价格上涨了一倍多。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实现了快速经济增长,因为加快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
在此过程中,中国放弃了国内种植大豆,因为无法再以有竞争力的价格生产。现在,中国85%的大豆需求依靠进口来满足。
在这方面,美国也是最主要的供应商。
中国坚持说粮食自给率已经很高。但同样,另一种力量也在起作用: 随着中国人赚取更多的薪水,他们的饮食正在西化,肉类进口正在飙升。
回到玉米上。据中国媒体报道,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最大的三个玉米进口来源国依次是美国、巴西和乌克兰。
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和巴西总统卢拉都在日本广岛参加最近的七国集团峰会,但他们没有会面。
除了在乌克兰战争上的分歧外,作为主要的粮食出口国,这两个国家也是竞争对手。
中国增加粮食生产的决定,在3月份就可以看到,当时即将离任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中国两会提交了一份政府工作报告,强宣布,通过确保种植面积,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将提高5000万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许多森林将不得不被开垦为农田。
农民从哪里来是另一个问题,这导致了将城市地区的年轻失业者送往农业村的政策,这是本世纪初发生的移民的一个逆转。
这些努力已经在进行中,中国各地的农田数量正在扩大。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习近平在西部陕西省度过了七年的青少年时期。从北京清华大学毕业后,习近平成为河北省农村地区正定县的最高官员。
习近平充分了解农业的重要性,特别是小麦和玉米生产。1985年,作为正定县的最高官员,习近平选择了美国的粮仓州爱荷华州,作为他第一次海外视察的目的地。
5月11日,习近平视察了北京附近河北的一片麦田。陪同他的是党的最高决策机构,政治局常委的七名成员之一蔡奇。
蔡奇是共产党中央办公厅主任,同时也负责国家安全事务。习近平在蔡的陪同下视察了河北的麦田,反映了他对粮食安全的重视。
毕竟,中国的粮食严重依赖美国,这种状况不可能很快改变,即使中国进一步加快将森林开垦为农田并提高粮食产量。
习近平经常谈到战斗准备。但如果台湾海峡周围的紧张局势被点燃,北京会做好战斗准备吗?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粮食来维持整个长期战斗?
习近平最担心的问题可能会一直存在。
中泽胜治(Katsuji Nakazawa)是日经新闻社驻东京的高级职员和编辑作家。他在中国做了七年的记者,后来担任中国分社社长。他是2014年Vaughn-Ueda国际记者奖的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