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繁体
繁体

经济学人:中美关系需要加装新“护栏”,防止类似“气球事件”导致对抗升级

经济学人分析了最近中美针对“气球事件”引发的一系列争论,其认为虽然这次气球事件暂时告一段落,但以后其他类似的事件可能升级。如果中美不希望两国关系由意外、错误和误解决定,他们需要找到更好的沟通方式。

Jeanne, PDM-owner, via Wikimedia Commons

去年11月在巴厘岛会面时,拜登告诉习近平:“(世界)不需要一场新的冷战。”

之后,中美关系罕见的缓和就此开始,持续了几个月。今年1月,两国高级经济官员在苏黎世会面时谈到要加强沟通与合作。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原计划于2月5日至6日访问北京,旨在巩固进展。

然后,一个中国气球在美国上空飘过。

这可不是普通的充气气球。气球在平流层较低的地方,大约1.8万米高,并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它比通常用于气象研究的气球大得多,但中国声称这就是它的主要目的,只是气球偏离了轨道。

五角大楼和整个世界并不买账。美国称其为侦察气球,并于2月4日在大西洋上空将其击落。布林肯的桥梁建设之旅结束了——至少目前如此。

气球本不应该出现在美国领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拉丁美洲领空也本不应该再出现一个气球。)布林肯推迟访问是正确的。拜登政府抗议中国的挑衅是正确的。美国有权击落气球,根据五角大楼的说法,气球当时仍在美国领空内。

然而,这一事件需要放在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之间关系的更大背景下看待。

中国监视美国,反之亦然,这不是什么秘密。就连五角大楼也承认,气球的情报收集价值有限。这很重要,因为当中美之间的竞争变得如此激烈时,一些小事件就有可能导致关系失控。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中国和美国需要一种方法,使他们的关系免受不可避免的灾难和误判的影响——事实上,是中国的弄巧成拙。

考虑到两国各派系都将利用这类事件作为证明其爱国之心的机会,这种克制的必要性就显得更加迫切。从华盛顿开始,这个气球让国会气炸了。

众议院新成立的两党中国特别委员会的共和党负责人迈克·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说:“这是对美国主权的威胁,也是对中西部地区的威胁,比如我所居住的地方。”特朗普写道:“把气球打下来!”呼应了许多共和党人的要求。(专家表示,在陆地上摧毁气球可能会导致致命碎片溅落在人身上。)

民主党人也很愤怒。蒙大拿州参议员乔恩·泰斯特(Jon Tester)称这个气球是对国家安全的“明显威胁”。“我要求拜登政府给出答案。”中国特别委员会的资深民主党人拉贾·克里希纳莫蒂(Raja Krishnamoorthi)同意一份声明,将气球入侵事件描述为中国最近的外交接触,并不代表政策发生实质性变化的证据。

针对中国的敌意如此强烈,以至于拜登几乎没有回旋余地。

中国国内的政治氛围同样疯狂。政府对气球“意外”进入美国领空表示遗憾,称这是由“不可抗力”造成的。这差不多相当于中国承认自己犯了错误。毕竟,习的目标是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就像他试图让被他最近的政策吓到的外国企业放心,中国是一个投资的好地方一样。该说的该做的都做了。

然而,即使是道歉的官员也流露出敌意。尽管中国外交部对此表示遗憾,但根据外交部对他们通话的描述,中国最高外交官王毅告诉布林肯,中国“不接受任何无端臆测和炒作”。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的媒体纷纷发表评论,指责美国在菲律宾扩大军事存在等行为加剧了紧张局势。

随着《战狼》类电影的不断出现,导致中国民族主义者产生了一种越来越不切实际的优越感。这是习近平一手培养的一个群体,现在他可能会发现很难管理。

幸运的话,气球事件不会升级。但其他类似的事件可能升级。中美竞争在可能的范围内进行校准,符合每个人的利益。如果拜登和习不希望中美关系由意外、错误和误解决定,他们需要找到更好的沟通方式。

早在气球进入美国领空之前,人们就在讨论在危机期间减轻风险的新机制。拜登政府明确谈到了建立“护栏”的必要性,比如在双方军事领导人之间开通直接通信线路,并为双方的船只和飞机安全互动制定协议。中国则更为谨慎,认为任何协议都是在试图限制其军事选择。

然而,这些协议曾有助于遏制冷战时期的敌意。中美关系的紧张程度没有苏美关系那么大。但是,在华盛顿和莫斯科的官员制定出管理风险的有效方法之前,已经发生了导弹危机。让气球事件引发中美着手研究如何相互对话,总比由一场核对峙引发强。